科研产出
浙江省大麦品种资源耐湿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浙江省大麦品种资源耐湿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浙江省是全国耐湿性大麦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2)各项湿害指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单项湿害指数对综合湿害指数的“贡献率”是:每穗实粒数和单株绿叶数均接近30%,株高约25%,千粒重15%左右;(3)品种的耐湿性与其农艺性状间呈负相关;(4)品种的湿害指数随原产地的雨量、雨日和积温的增加而下降;(5)采用迭代聚类法将全省划分为四个大麦气候生态区,其中第Ⅰ气候生态区(浙北)的品种耐湿性强度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区。(6)初步筛选出一批耐湿性较好、农艺性状较优的品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 1990
摘要: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融合经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和Sp2/O骨髓瘤细胞,经细条病菌典型菌株R17,R25和GX-1单独及三者混合包被进行ELISA检测筛选,建立了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8G 9,19D8,21F2,21G3,25E6和26F9细胞株。体外连续传代培养三个月,液氮冻存四个月后复苏培养,分泌抗体稳定。六株杂交瘤细胞的腹水单克隆抗体ELISA效价在1:2000左右。各株细胞的培养上清液ELISA效价为1:8左右。18G9,19D8和25E6细胞株所分泌的抗体为小鼠IgM类,21F2和21G3分泌的抗体为小鼠IgG_3亚类,26F9分泌的抗体为小鼠IgG_(2b)亚类。根据与植物病原细菌4个属6个种的20个不同菌株的特异性反应,将六株单克隆抗体分为A,B,C三组,20个菌株分为3个血清型和1个菌株群。


TOH间隙法测定不同类型公羔体成分沉积的研究
《核农学报 》 1990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氚水(TOH)间隙法活体测定不同类型公羔体成分沉积。结果表明,9—11月龄羔羊体成分的变化,在不同品种羔羊之间存在差异:高营养水平时,体蛋白和体脂肪的沉积量依次为长毛半血羊>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低营养水平时,惟有东北细毛羊获得较高的体蛋白和体脂肪沉积量,其他羔羊则沉积甚少。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外壳蛋白分子量、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
《科学通报 》 1990 CSCD
摘要: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RSV通过灰稻虱(Laodephax striatellus)等三种介体传毒,能侵染水稻、小麦、玉米等37种禾本科植物,引起严重减产。Koganezawa首次报道了RSV具有分枝线状结构,Toriyama提出RSV是三组分病毒,含有一种分子量为32000的外壳蛋白(CP)及4种单链RNA,最近他又在RSV颗粒中发现了相应的4种双链RNA。在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亦广


我国真菌传麦类病毒研究概况
《世界农业 》 1990
摘要: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知的由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的麦类病毒共有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燕麦花叶病毒(OMV)、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和燕麦金色条纹病毒(OGSV)6种。其中前4种为线状病毒,暂归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菌传病毒亚


几种稻田三熟制的经济分析及其评价
《农业技术经济 》 1990
摘要:浙江北部平原实行稻田三熟制有许多优越条件,也有不少制约因素。对现有的6种三熟制进行全面评价,结果以麦—稻—稻的适应性最差,宜适当增加“二旱一水”三熟制。


农作物抗除草剂育种的进展
《世界农业 》 1990
摘要:由于大规模连续使用除草剂,出现了农田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已知抗阿特拉津的杂草有苋属、藜属、狗尾草属、蓼属、龙葵、繁缕和马唐等近30种;抗2,4-D的植物有拟南芥菜、胡萝卜等;抗百草枯的杂草有飞蓬、加拿大飞蓬和早熟禾等;抗西玛津的杂草有毛线稷、早熟禾和欧洲狗舌草等。已知各国有27属41种杂草和作物抗除草剂,63属87种杂草或作物耐除草剂(Jensen等,1982)。为防治抗性杂草,就要提高除草剂的使用浓度,增加其用量。但作物对除草剂的耐受性或抗性却没有改变,这样就易产生药害。因此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已成为育种工作者们一个新的课题。


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分离提纯及其血清学等特性
《病毒学杂志 》 1990 CSCD
摘要:应用梯度离心和超速离心浓缩获得部分提纯的病毒制剂,产量约为7.45g/kg病叶提纯的病毒制剂的紫外吸收曲线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OD260/OD242和OD260/OD280的比值分别为1.24和1.38.病毒粒子呈线状,宽13?14nm,长度主要分布于250?300nm和550?700nm之间,1000nm以上的粒子也有检到.病毒外壳蛋白仅由一个分子量约为30Kd的亚基组成.在免疫电镜试验中、病毒粒子与日本WYMV抗血清发生强烈的血清学反应.新鲜病叶的超薄切片中可看到大量风轮体和膜状体.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 提纯 外壳蛋白 免疫电镜


杂交水稻萌发种子淀粉酶活性和GA_3的调节
《中国农业科学 》 1990 CSCD
摘要:化学测定和同工酶分析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在萌发初期淀粉酶酶带起动快、表达早,使萌发初3天有较明显的总淀粉酶和α-淀粉酶活性优势。杂交水稻种子胚乳预存有α-淀粉酶是造成这一优势的主要内在基础。这种预存酶的电泳特性与萌发期间出现的三区酶带中的A带一致,并非新带。杂交水稻种子形成期间未出现干种子中预存的α-淀粉酶带(A),而只测得Rf值较小的淀粉酶带。由此推测,预存的α-淀粉酶可能是种子成熟后经内部的生化修饰而激活的。GA_3对不同α-淀粉酶合成的作用并非一致,C带需要GA_3的诱导,而A带则相反。放线菌素D对萌发种子淀粉酶各带的合成无抑制效应。另外,还对水稻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指标进行了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