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RISPR/Cas9和CRISPR/Cpf1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作物基因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北方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的强有力工具。文章对CRISPR/Cas9和CRISPR/Cpf1两种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作用机理、区别及其在模式植物和农作物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揭示了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作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CRISPR/Cas9 CRISPR/Cpf1 农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航天育种小麦品系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及产量差异性分析
《北方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为明确航天小麦育种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间的差异性,为航天小麦育种的选育以及呼伦贝尔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试验对11个经过航天诱变的小麦品系和1个未经过航天诱变的小麦品种(对照)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2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生育期为78~85 d。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无效小穗数的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最大,其值分别为0.50和18.52%;穗粒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其值为0.4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容重,其值为1.56%。聚类分析将12个参试小麦品种(系)分成了3个类群。综合不同小麦品种(系)的生育期、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指标分析得出,T2588-26-14-4品系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推广种植,可为申请品种审定做准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高产栽培穴行距配置
《北方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为确定河套灌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挖掘更大增产潜力,于2018年在河套灌区进行了一穴双株不同穴距、行距配置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栽培,在使用登海618品种,密度9.6万株/hm~2,膜上行距40 cm条件下,穴距×膜间行距最佳配置为33 cm×86 cm,36 cm×76 cm。在对生育时期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变化调查分析表明,36 cm×76 cm,33 cm×86 cm穴距、行距配置处理单株叶面积较大且绿叶持续期长,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速度快,36 cm×76 cm与33 cm×86 cm产量差异不显著,但36 cm×76 cm,33 cm×86 cm与39 cm×67 cm差异显著,与30 cm×96 cm,27 cm×114 cm差异极显著。确定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高产栽培穴距、行距配置为33 cm×86 cm,36 cm×76 c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F-1/WFV时间序列数据的河套灌区主要农作物识别
《北方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河套灌区农业资源条件较好,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且地块较为破碎,为精准进行该地区农业资源的调查和农情评价,采用遥感技术精准识别农作物种类.文章利用2017年4—10月内9个时相的GF-1/WFV数据,结合实地采集样本点转化成感兴区的方法,通过计算分析春小麦、玉米、向日葵、西葫芦和番茄5种农作物在整个生长阶段的时间序列NDVI值和变化特点,构建了基于NDVI阈值分割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对研究区春小麦、玉米、向日葵、西葫芦和番茄5种农作物进行了识别分类;在5 m分辨率的RapidEye数据上选定了10个验证样方,目视解译样方内作物,利用解译结果对决策树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并用混淆矩阵表达.结果表明:春小麦、玉米、向日葵、西葫芦和番茄的用户精度分别为:88.86%,62.44%,87.29%,65.78%,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6.29%,Kappa系数为0.6529.结论为通过分析基于GF-1/WFV NDVI时间序列数据可以较为准确识别中尺度上的大宗农作物,该方法适宜于农业资源调查遥感应用和研究.
关键词: 农作物识别 GF-1/WFV NDVI 决策树 光谱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