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氟胺氰菊酯在棉花上残留研究

农药 1989

摘要:本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氟胺氰菊酯(fluvalinate)在棉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其结果:氟胺氰菊酯以有效含量每亩5~10克喷药6次,最后一次喷药距收期14天,棉籽的残留量均低于0.013毫克/公斤。参考毒性相近的氰戊菊酯在棉籽油的最高残留限量0.1毫克/公斤(FAO/WHO)均未超出。合理使用间隔期不少于14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类赤霉病菌在水稻上存活的进一步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CSCD

摘要:本文报道浙江省北部的麦-早稻-晚稻的三熟制地区,麦类赤霉病菌在麦收后能侵染早、晚稻的穗部和稻株基部叶鞘。经取样测定,8块田的平均穗感染率20.63%,谷粒感染率为5.51%,稻株基部感染率为19.38%。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翌年早春稻桩产生的玉米赤霉子囊壳,是在晚稻生长后期已被该菌侵染所致。除外,在水稻上还分离到弯角镰孢、同色镰孢和单阳镰孢。本试验采用小麦粒、琼脂培养基作为诱发镰孢属菌株产生分生孢子和禾谷镰孢的有性世代子囊壳,在菌株鉴定中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瓜螟实验种群的年龄特征和年龄结构

浙江农业学报 1989

摘要:本文对瓜螟第2代和第3代实验种群的性比、取食量、年龄特征死亡率和年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幼虫的取食量与龄期呈如下指数关系:y_2=0.2172x_2~(3.2239)和y_3=0.3647x_3~(2.9216)。雌性幼虫个体的取食量明显大于雄性幼虫个体。实验种群中初期死亡率较低,5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较高。第2代和第3代的世代死亡率(K值)分别为0.59和0.44,种群趋势指数(Ⅰ)分别为33.68和30.75,以第2代为代表的瓜螟实验种群用广义Leslie矩阵模型模拟,表现出一个渐近稳定的种群年龄结构。种群中各虫态各年龄的相对数量分布呈圣诞树状。表明瓜螟的实验种群是一个世代间逐渐增长的种群。

关键词: 瓜螟 性比 种群年龄特征死亡率 种群年龄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与稻株营养成分的关系

中国水稻科学 1989

摘要: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在不同苗龄对白背飞虱的抗性与稻株营养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性品种 ARC10239、Rathu Heenati(RH)和中抗品种 N22、Mudgo 对白背飞虱的取食、存活和产卵有抑制作用:品系9101虽适宜于白背飞虱的取食和存活,但自孕穗期后严重影响其产卵。分蘖期后,品种抗性随苗龄增加而逐渐增强.这种趋势在中抗品种 N22和 Mudgo 上特别明显。稻株营养成分测定显示出稻株内的总氮和游离氨基酸(主要是亮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与品种抗性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水稻抗虫性 白背飞虱 营养成分 水稻生育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发生贪青的原因和防止途径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CSCD

摘要:叶色明显恋青、千粒重下降、空秕谷增加是贪青水稻的三个基本特征。影响水稻贪青的因素主要有三点;群体水平、叶片含氮率和灌浆期间的日辐射量大小。水稻贪青多数在群体过大、叶氮偏高的情况下发生。日辐射量较小时贪青加重。发生贪青的机理在于抽穗后光合产物在营养器官中滞留和植株呼吸消耗量明显增大,由此而引起穗部营养物质的严重贫缺,而发生贪青。 以群体指数-实粒数曲线的转折点作为高产稻与贪青稻的界限,以曲线转折时的群体指数作为开始发生含青的指标,可用于栽培实践,并就防止贪青的途径作了探讨。

关键词: 贪青 最大功能叶 滞留 群体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牛体内两种新的锡叶吸虫

畜牧兽医学报 1989 CSCD

摘要:1981~1983年在浙江水牛瘤胃内发现了两种新的锡叶吸虫(Ceylonocotyle)。(1)钱江锡叶吸虫(Ceylonocotyle qianjiangense se.nov.):发现于钱塘江沿岸的富阳、萧山、余姚和鄞县等地,其主要特征为两枚睾丸小而呈圆形,边缘光滑而无缺刻,前后排列并有相当间距;劳氏管和排泄管不交叉;肠支长而无扭曲;根据这些特点可与短肠锡叶吸虫(C.br-vicaeca Waug,1966)、弯肠锡叶吸虫(C.sinuccoelium Waug,1959)和侧肠锡叶吸虫(C.scolicoelium Fischoeder,1901)等相区别。(2)台州锡叶吸虫(Ceylonocotyle taizho-uense sp·nov):发现于黄岩县,其主要特征是虫体椭圆形,宽而短,体宽与体长比为1:1.87,食道甚短,肠管粗而直,肠支分叉处很细而呈肩状,可与其他锡叶吸虫相区别。

关键词: 钱江锡叶吸虫 C.Z.q.C.(中国.浙江.钱江.锡叶) 台州 锡叶 吸虫 C.Z.T.C.(中国.浙江.台州.锡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鸭公鸭肥育性能研究

中国家禽 1989

摘要:前言绍鸭是我国著名的蛋鸭品种,具有性成熟早,产蛋率高,饲料报酬好等优良特性。但也存在着蛋重偏轻,公鸭体型小,生长缓慢等缺点。为探明绍鸭杂交对公鸭肥育性能影响效果,特进行本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宽皮柑桔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常温贮藏的研究

园艺学报 1989 CSCD

摘要:试验比较了薄膜单果包装与多种液体保鲜膜剂涂(浸)果处理,在常温条件下的贮藏效应。结果表明,薄膜单果包装应用于温州蜜柑(Gitrus unshiuMarc.)和椪柑( C. reticulata Blanco)的常温贮藏,降耗保鲜效果均优于供试的液体保鲜膜剂。薄膜单果包装在适当“吹风发汗”预处理、采用合适的薄膜、松散封口、并控制适当贮藏期的条件下,其效果与前人应用于甜橙(C.sinensis Osbeck)、葡萄柚( C. paradisi Macf.)、柠檬( C.limon Burm.f.)等相一致,有实际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混栽和单一栽培与稻瘟病的分布

中国水稻科学 1989

摘要:描述了稻瘟病害在寄主单一和混合栽培条件下的发生规律。研究表明,病害在各供试品种上的严重度与寄主的群体结构密切相关。在单一栽培的条件下,同一抗性遗传性的捕孢植株上的病害往往最重,而在不同抗性遗传特性的植株上的病害则明显下降。在混栽条件下相应的捕孢值株则明显减轻。这种现象说明,相同的垂直抗性基因能使亲和性病原菌小种群体得以增加,从而导致病害的严重流行。而在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上,非亲和性的病原菌小种受到抑制,使病害趋于明显减轻。

关键词: 稻瘟病 单一栽培 混栽 寄主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略论有机肥料与配方施肥问题

土壤通报 1989

摘要:本文就1986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配方施肥”研讨会上一些关于有机肥料问题和配方施肥工作提出看法。并对《配方施肥若干参数的计算方法》中的定氮公式错误进行了质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