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麦不同光合组织对籽粒充实及产量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麦类作物籽粒中大部分干物质来源于抽穗后植株光合作用所产生的同化物,而籽粒产量与各光合器官持续期的长短呈正相关。这在小麦上已有些报道,但对大麦的研究尚少。因此,探明大麦植株各光合组织在成熟期间对籽粒充实和产量的贡献,对指导大麦生产和育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酶解桔皮制汁中试生产报告
《中国柑桔 》 1989
摘要:前文介绍了用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CDR-29)菌种产生的纤维素酶酶解桔皮,再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PU-4)菌种产生的果胶酶澄清酶解液制取桔汁,实为两步酶解法。黑曲霉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菌种,是食品工业酶的


电印迹免疫分析(EBIA)及其在植物病毒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
《植物检疫 》 1989
摘要:对植物组织中低浓度或极不稳定或很难提取的病毒检测和鉴定,已成为植物病毒学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免疫电镜(ISEM)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灵敏的现代血清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虽然缓和了这个问题,但由于容易忽视较弱的交叉反应或不能从病毒一抗体之间真正的特异性反应中区分寄主蛋白和其相应抗体之间的非特异性反应,因此,上述问题总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最近,O'Donnell等(1982)介绍了一种简便、有效、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技术——电印迹免疫分析


弯孢菌引起的变色米初步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1989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弯孢菌引起的变色米的症状,弯孢苗的种类及其对水稻的致病性。变色米的症状,因水稻品种、弯孢菌种类和接种方法而有差异,但一般在糙米上为浅至深色的褐色米;在稻谷上产生全褐型、半褐型、褐斑型、褐点型和退色型五种类型。后各地采集的变色谷(米)上分离到弯孢属9个种,即新月弯孢、膝曲弯孢、近缘弯孢、不正弯孢、中隔弯孢、棒状弯孢、苍白弯孢、画眉弯孢、假弯孢,其中6个种为国内首次报道。据在水稻孕穗至开花期人工接种结果,上述9个种对水稻均有致病性,并产生大量的变色谷(米)。


XRD473和WL115110防治柑桔潜叶蛾试验初报
《中国柑桔 》 1989
摘要:目前生产上多用速灭杀丁等拟除虫菊酯类防治柑桔潜叶蛾。由于多年连续使用,该害虫已产生抗性,这类药剂的效果已大为下降。为此,我们1987—1988年使用国外新开发的两种酰基脲类杀虫剂——XRD473和WL115110在浙江省杭州市和建德县进行了柑桔潜叶蛾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


桑树人工三倍体育种的研究
《蚕业科学 》 1989
摘要:桑树的人工三倍体,通常由四倍体和二倍体桑杂交获得。无性系品种的四倍体,可以用照射剂量为5000拉特左右的γ-射线辐照刚膨大或休眠的冬芽,或者用浓度为约0.2%的秋水仙碱处理诱导获得。在这些方法中,用2ppmBA(激动素)配制的约0.2%的秋水仙碱溶液注射膨芽最有效。在产生三倍体的两种杂交组合中,由4x×2x组合获得的杂交种子发芽率差,将种子冷藏在2℃7天以上,可以提高发芽率。人工三倍体也可以由二倍体植株的雌花,与用2ppmBA配制的0.05—0.1%的秋水仙碱溶液,每天一次,连续处理7—10天而加倍的雄性配子杂交获得。


陆地棉丰产与抗枯品种间杂交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动态
《棉花学报 》 1989
摘要:陆地棉10个丰产品种与抗枯萎病品种86-1杂交的10个组合,F_1皮棉产量平均值的平均优势为11.65%,其中6624×86-1的对照优势达20.73~*%。F_1抗病力接近父本86-1,表现为不完全显性。生育期有70%的组合表现负向优势,播种到开花天数的亲子回归系数(b_(F1·MP))达0.918~*。单铃重、衣分和衣指的亲子相关系数(r_(F1·MP))依次为0.391~*,-0.528~(**)和0.548~(**)。8种经济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比一般配合力为高。在8种性状中,衣分、播种到开花天数和衣指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依次为86.17%、82.79%、79.07%。还对10个非共同亲本及其组合作了评价。


红壤坡地不同耕作影响水土流失的试验
《水土保持学报 》 1989
摘要:世界上大部分红壤地区,由于受行星风系副热带高压控制,大都沦为沙漠;而我国南方红壤受太平洋季风的影响,具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植被组成多,土地适种性广。但是,由于该地区地形复杂,降雨大而集中,盲目毁林,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近年来,尤其是大面积的低坡和缓坡地垦荒,更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根据农村一家一户的承包所有制,在红壤坡地的不同利用方式中,应首先推广简单易行的费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等高耕种法,控制水土流失,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