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大麦抗黄花叶病及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筛选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9

摘要:采用P×Q交配模式,以八个抗病品种P_Ⅰ,七个高产品种为P_Ⅱ,配制组合56个,在F_1代估测10项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二向亲本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9项性状(除单株穗数外)的特殊配合力(SCA)均达1%显著水准,85-10.84-3014、沪麦8号是优良的抗病且兼顾农艺性状的亲本,沪麦4号、浙皮1号、浙农大3号是发病较轻的高产亲本、作者发现大麦黄花叶病直接影响F_1代所有农艺性状,进而估测了发病率与其余9项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最后筛选出7个优良组合,它们的发病率为0~5.6%,病情等级为0~1~-,而且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

关键词: 大麦 抗病性 配合力 黄花叶病 农艺性状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秋蚕品种蓝天×白云的育成

蚕业科学 1989

摘要:用抗病育种、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白云、蓝天新蚕品种;蓝天×白云这一杂交种,适宜于长江流域秋期饲养。

关键词: 家蚕 品种 蓝天×白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病毒及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世界农业 1989

摘要:在世界上,研究葡萄病毒及其病毒病最早的是美国和西欧的一些葡萄主要生产国,后来,日本和苏联也跟了上来。近年来,他们已对各种病毒病开始了系统研究,并且进展很快。现就国外葡萄病毒及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鸭体内光睾属吸虫一新种

中国兽医科技 1989

摘要:1986年10月,在试验鸭小肠内发现光睾属吸虫(Psilorchis Thapar et Lal,1935)一新种,定名为浙江光睾吸虫(Psilorchis zhejia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新种形态描述 虫体鲜红色,扁平,柳叶状,前端钝圆而后端削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州市发展甜橙生产之孔见

浙江柑桔 1988

摘要:对温州市发展甜橙生产多年来始终有争论。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乃至国外的许多甜橙品种在温州市栽培均获成功。产量、品质也均不亚于原产地。温州亚热带作物所及市农科所经多年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资料。说明温州市发展甜橙生产是完全可能的。有可能,但是否有必要?看来这是问题的焦点。我认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一代的产量结构特点

中国棉花 1988

摘要: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一般比常规品种能增产10~23%或更高,而且在抗病和品质等方面也有优势。从产量结构上分析,杂种棉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单株产量以及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矛盾统一体——群体生产力。在一定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桑生产集约经营的模式及其经济效益

陕西蚕业 1988

摘要:集约(Intensive)就是加强和密集。集约经营就是在有限的耕地和非耕地上,通过增加物质、能量、资金、技术等投入,充分利用光、热、气、水、肥、土、生物等自然资源,实行集约栽培和集约种植、种养和多产业协调组合,提高出产水平,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集约经营在蚕业上的继承和发展集约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集约农业是我国农业的传家宝。早在战国时期李悝就提出“尽地力之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家禽寄生蠕虫的调查

中国兽医科技 1988

摘要:1981~1983年进行了全省家禽寄生蠕虫的区系调查,重点调查了宁波地区的余姚、鄞县,象山;舟山地区的定海、普陀;金华地区的江山、义乌;温州地区的瑞安、苍南,台州地区的黄岩,嘉兴市的郊区和平湖;湖州市的郊区和德清等7个地市的13个县和郊区。调查的对象为鸡、鸭、鹅和舟山的火鸡。先后解剖鸡168只、鸭154只、鹅199只,火鸡17只,共计538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灭菊酯在青菜上的残留特性及栽种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988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杀灭菊酯在青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在田间条件下,以每亩有效成分4克和8克杀灭菊酯处理青菜,开始残留浓度分别为1.566—1.762ppm和2.330—3.550ppm,杀灭菊酯经生长稀释校正后,依据气候因子而其本身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56天和5.63天。在田间的青菜上按二种浓度使用后,以最大残留极限1 mg/kg为依据,青菜以常量处理三次,安全间隔期为5天。青菜经8克/亩处理三次以后,土壤中的残留量在0.028—0.118 ppm之间。杀灭菊酯全部分布在土柱上部的0—4cm的土壤中,其下部的土壤中和淋洗液中未检出杀灭菊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作物遗传资源工作概况

作物品种资源 1988

摘要: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山地和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5%,耕地面积仅占15%左右,农作物遗传资源贫乏。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作物遗传资源工作颇为重视,在作物起源中心的考察、近缘野生种的评价与利用、农家品种的收集与保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日本作物品种改良事业的发展,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及土地利用率,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