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荔枝三种结实类型内源激素的平衡与坐果机理
《果树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首次引入内源激素平衡[(1AA+GAs+CTK)/ABA]概念,比较分析了荔枝三种类型果实(大核、小核、无核)内源激素平衡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无核果在花后3d相对高水平的生长促进类激素(IAA+GAs+CTK)及花后ABA水平的持续下降是其具有单性结实能力的主要原因;同时,揭示了坐果期低水平的IAA、GAs及相对较低的(IAA+GAs+CTK)/ABA值是小核品种严重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并比较了荔枝果实各组成部分(果皮、假种皮、种子)内源激素平衡的差异,认为胚的正常发育对维持荔枝果实后期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是大核品种后期生理落果较少的内部生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罗沙星可溶性粉的含量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1998
摘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罗沙星可溶性粉的含量,氟罗沙星在5~32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现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归方程A=285.1824c-316.2636,平均回收率为100.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4%(n=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鸵鸟生长规律的研究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1998
摘要:选择出壳非洲黑雏鸵鸟15只,按商品化育肥方式进行饲养,观察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出壳至5月龄,生长速度不断上升;6月龄时日增重达高峰(467g/天);7月龄以后生长速度不断下降;10月龄后生长缓慢,体重接近屠宰体重(约100kg)。0~3、4~6和7~10月龄料肉比分别为1.83,3.14和5.88。根据非洲鸵鸟的生长规律,我国商品鸵鸟可采用三阶段饲养模式:0-3月龄,适度限制饲养,争取最高健雏率;4—5月龄,充分饲养,力求最大增重;7~10月龄,粗放饲养,节约粮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双向选择对肉鸡生长性能与血脂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零世代8周龄肉鸡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进行降低腹脂的间接选择,明显改善了一世代低VLDL系鸡生长期饲料转化率,并对8周龄血浆甘油三酯、总脂浓度产生明显影响,但对8周龄血浆胆固醇浓度及各周龄体重未产生明显影响。低VLDL系鸡饲料转化率优于高VLDL系,肉仔鸡耗料比,5~9周龄高VLDL系明显高于低VLDL系(P=0.05),而7~9周龄高VLDL系显著高于低VLDL系(P<0.01)。8周龄血浆甘油三酯及总脂浓度,高VLDL系显著高于低VLDL系(P<0.001,P<0.01)。一世代高、低VLDL系血浆VLDL和腹脂的变异系数仍然很大,继续选择以培育脂肪更低、饲料转化率更高的低脂系是可能的,各周龄体重的变异系数不高(小于25%),但高、低VLDL系的变异系数大大高于总变异系数,表明选择使高、低VLDL系体重的整齐度降低,因此,继续对血浆VLDL浓度结合体重选择效果会更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斑潜蝇的抗药性监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龄浸叶法在1996~1997年对广东省不同的用药水平地区植株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敏感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以英德九龙地区作物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药剂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最敏感,而惠州福田地区植株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上述药剂相对较耐药。2年来不同地区的美洲斑潜蝇种群对害极灭、毒死蜱、杀虫单、功夫的敏感性变化不大,1997年10月惠州福田地区种群对上述药剂的抗性指数分别为1.08、1.55、1.63和5。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功夫在惠州福田地区处于低抗水平。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抗药性;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香稻品质性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1998
摘要:对广东省目前种植的20个香稻品种进行15项米质性状鉴定结果表明,广东省主要香稻的碾磨品质是整精米率较高,整精米率在60%以上的达75%,垩白粒率较低,垩白粒率10%以下的占75%,粒长基本在5.5—7.1mm间。直链淀粉含量在15%—25%的占75%,80%均为中软胶稠度,绝大多数的碱消值在6—7级,属低糊化温度,米饭品尝评分较高,81分以上的占63.2%,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比非香稻高。
关键词: 香稻,品质性状,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