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有机耕作对冬小麦品质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有机耕作方式下小麦品质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以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凤归巢公司有机农场为试验基地,以常规耕作为对照,检测了小麦产量和品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有机耕作5年冬小麦在返青、抽穗和成熟期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富度。结果表明:(1)有机耕作5年小麦的产量、籽粒粗蛋白、湿面筋含量有所降低,但面粉筋性增强,最大拉伸阻力提高了12.1%;小麦籽粒Se、Mg和Zn含量分别提高了8.30%、2.06%和11.79%,重金属Pb、Cr和As的含量分别下降26.08%、45.10%和2.8%,差异性显著;(2)有机耕作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提高,细菌和真菌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提高,Simpson指数下降;(3)鞘酯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和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为试验样地小麦根际优势细菌科,抽穗期根际微生物种群数和丰度最高;有机耕作下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和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比常规耕作提高了24.98%和75.18%,而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和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下降了67.95%、33.76%和25.22%;在真菌属水平上,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Subulicystidium、锥毛壳属(Coniochaeta)、裂壳属(Schizothecium)和尾柄孢壳属(Cercophora)的丰度较常规耕作高50倍以上,几乎是有机耕作的特有真菌,而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枝孢属(Cladosporium)和帚枝霉属(Sarocladium)等植物病原菌比常规耕作分别减少了61.53%、50.82%、50.39%和44.06%。有机耕作下小麦品质得到改善,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群落特征更宜于植物健康生长。

关键词: 冬小麦 有机耕作 根际 微生物多样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层重构对棉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棉花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耕层重构技术对棉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改良土壤生态环境提供新途径和方法。【方法】2019年以冀棉315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旋耕(对照)和耕层重构(将0~20 cm土层与20~40 cm土层土壤互换,同时松动40~60 cm土层土壤)2种耕作方式,调查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以及棉花产量和生物量。【结果】与对照相比,耕层重构棉田0~20 cm土层的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降低,而20~8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升高。耕层重构处理0~2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低于对照,而20~4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耕层重构降低了0~20 cm土层的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了20~40 cm土层的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真菌数量、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与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线性关系。耕层重构处理棉花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显著提高8.91%,对棉花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上述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耕层重构能够提高较深土层的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较深土层的养分代谢,增加棉花生物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关键词: 棉花 耕层重构 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份蒲公英资源酚酸类成分提取及体外功能活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在滨海盐碱地区域生产的蒲公英优质资源,利用野外搜集、盐胁迫诱变育种方式获得22份蒲公英资源.从酚酸类功能成分分析、指纹图谱质量分析、体外抗氧化试验以及抑菌能力等角度综合评价22份蒲公英资源的成分及功能活性.结果表明,诱变蒲公英后代中,T1-3材料的咖啡酸、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59、10.66、43.08 mg/g,显著高于亲品(品系3)对照材料;本地蒲公英系列中,唐海6、唐海2的咖啡酸含量较高,但绿原酸、总黄酮含量低于T1系列诱变材料.结合质量图谱分析结果可知,盐胁迫对蒲公英质量具有提升作用,0.5%盐胁迫处理能显著提升诱变系列材料(T4-2、T6-3和T6-4-1)和唐海本地系列(除唐海6外)材料的相应成分含量.抗氧化试验和抑菌能力测试结果表明,高功能成分含量的蒲公英材料与功能活性测试结果一致,其中T1系列材料的功能活性最强.综合研究分析可知,T 1-1、T 1-3、T2-3-2和T3-2-1等诱变材料和唐海2蒲公英资源可作为优质新品系选育材料.

关键词: 蒲公英资源;盐碱地;指纹图谱;抑菌;抗氧化;酚酸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种无花果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中药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22个无花果品种盐胁迫下生理指标的测定,筛选出耐盐性强、适合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的无花果品种,为后续大田筛选和在沿海滩涂推广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对22个无花果品种盐胁迫7、14、21 d之后进行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测定,初步筛选出6个耐盐性较强的品种.对6个耐盐性较强的无花果品种进行盐胁迫0、6、12、24、48 h,测定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等8种生理指标,利用SPSS 19软件以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出的综合评价值对6个无花果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个无花果品种耐盐性的综合排序为:维尼>焦黑>西莱>布兰瑞克>龙波>青皮.结论:维尼和焦黑可作为无花果耐盐育种的优良种质资源.

关键词: 无花果 耐盐性 生理指标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拉枝对'宫崎短枝富士'幼树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宫崎短枝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采用不同月份进行拉枝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拉枝时期对苹果幼树树体生长量、枝类组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燕山地区苹果拉枝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树体生长量方面,随着拉枝时期推迟,树高和干径呈减少趋势,冠径和主枝延长枝长度呈增加趋势,枝干比<0.55的主枝比例明显降低,枝干比>0.55的主枝比例明显增加.枝类组成和产量、品质方面,随着拉枝时期推迟,短枝比例减少,长枝比例增加,单株产量以6月拉枝最高,7月拉枝次之,8、9月拉枝最低;单果质量以9月拉枝最小,与6、7、8月拉枝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在不同拉枝时期间无显著差异.分析后认为'宫崎短枝富士'最佳拉枝时期在6月.

关键词: ’宫崎短枝富士’;拉枝时期;树体生长;产量;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芩垄作机械化生产技术方案

现代农村科技 2021

摘要:(1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51;2承德市中药材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服务中心河北承德067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电子鼻解析采后深州蜜桃品质变化

保鲜与加工 2021

摘要:以深州蜜桃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成熟度果实常温(25℃±1℃)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生成速率、品质指标和电子鼻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贮藏期内果实成熟度(IAD值)、色度角(H)、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可滴定酸(TA)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同时,果实呼吸速率逐渐增强,乙烯释放速率先上升,至第3天时达最大值,然后降低。电子鼻响应值经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负载(Loading)分析结果显示,电子鼻可以对贮藏初值、第3天、第6天和第9天的深州蜜桃挥发性成分进行有效区分,其中传感器W1W、W2W、W5S、W1S、W2S对挥发性成分区分起主要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上述5个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信号与果实的IAD值、色度、硬度、SSC和TA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上述结果为深州蜜桃成熟度分级以及使用电子鼻技术预测其贮藏期内品质变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深州蜜桃 分级 贮藏 品质 电子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熟抗病梨新品种-烁玉

中国果业信息 2021

摘要:"烁玉"是以鸭梨为母本、03-08-080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中熟抗病梨新品种。2020年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良种编号:冀S-SV-PB-008-2019。该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413.93 g,最大单果重438.75 g,果形指数0.87,果皮黄色。果柄长度3.23 cm,果柄粗度0.35 cm,萼片残存,萼洼深,果心小。果肉白色,质地细而松脆,汁液丰富,风味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2.16%,可滴定酸0.11%,综合品质上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防控玉米蛀穗害虫对减轻拟轮枝镰孢穗腐病及伏马毒素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引起的穗腐病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其产生的伏马毒素威胁食品安全.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等穗期害虫危害可导致玉米严重减产,并加重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目的]评估2种杀虫剂(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3种杀菌剂(氰烯菌酯、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玉米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玉米产量和籽粒中伏马毒素含量的影响;明确施用杀虫剂后接菌对穗腐病发病的影响,探究防治玉米穗期病虫害的有效方案,为玉米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玉米,在2019年春、夏两季于河北廊坊进行田间试验.玉米大量吐丝后5 d和20 d两次施药,接菌处理于吐丝后7 d进行.在玉米完熟期调查虫害级别、穗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果穗穗长、行粒数、穗重和百粒重,计算防治效果和增产情况,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籽粒中伏马毒素B1、B2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均可显著降低平均虫害级别、穗腐病发病率、病情指数、伏马毒素含量.与单独施用杀虫剂相比,施用杀虫剂与杀菌剂的混剂未显著降低平均虫害级别、穗腐病发病率、病情指数、伏马毒素含量,也未显著提高产量和对上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与仅接菌的处理相比,施用氯虫苯甲酰胺后接菌处理在穗腐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伏马毒素含量方面均显著下降.在春玉米和夏玉米试验中,25 g·hm-2氯虫苯甲酰胺及其与杀菌剂的混剂对穗部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2.1%—92.7%、94.2%—95.0%,而30 g·hm-2甲维盐及其与杀菌剂的混剂对穗部螟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低于25 g·hm-2氯虫苯甲酰胺,仅为57.8%—78.0%、83.1%—89.9%.2种杀虫剂对穗腐病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春玉米防治效果均>60%,夏玉米防治效果均>88%.对于产量而言,各处理均对果穗穗长和行粒数无显著影响,药剂处理后的果穗穗重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用杀虫剂后接菌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分别施用2种杀虫剂单剂或其与杀菌剂的混剂后,春玉米可增产5.49%—13.49%,夏玉米可增产9.20%—13.95%,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含量均低于500μg·kg-1,而对照玉米中伏马毒素含量达2817μg·kg-1.喷雾接菌处理的玉米中伏马毒素含量高达8710μg·kg-1,而接菌前施用杀虫剂可将伏马毒素含量降至1500μg·kg-1以下.[结论]施用25 g·hm-2氯虫苯甲酰胺和30 g·hm-2甲维盐均可通过显著降低玉米蛀穗害虫的危害,从而减轻穗腐病的发生并降低籽粒中伏马毒素含量,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而杀虫剂/杀菌剂混用与杀虫剂单用对虫害防控效果差异不显著;穗期害虫对果穗的伤害在穗腐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综合各方面因素,25 g·hm-2的氯虫苯甲酰胺是防治穗期玉米害虫、减轻穗腐病较为理想的药剂.

关键词: 化学防治;虫害;拟轮枝镰孢;玉米穗腐病;产量;伏马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羊肚菌与哈密瓜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2021

摘要:羊肚菌是四大野生珍稀食用菌之一,其子实体与羊肚相似,故取名羊肚菌.种植羊肚菌可改善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羊肚菌与哈密瓜轮作栽培,能够充分利用设施条件,降低哈密瓜连作障碍,增加农民收入.2019—2021年连续3 a(年)在河北省柏乡县翔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大棚羊肚菌与哈密瓜轮作栽培模式研究,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生产羊肚菌,收益较好.总结出适宜河北省冀中南地区大棚羊肚菌与哈密瓜轮作的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哈密瓜栽培技术和羊肚菌栽培技术等.

关键词: 羊肚菌;哈密瓜;大棚;轮作;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