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农药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效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绿色防治技术,筛选适用的生物农药,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开展田间试验,调查了不同生物农药多个剂量处理的防病效果及玉米产量,并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了药后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以枯草芽孢杆菌对大斑病的防效较好,最高防效达85.46%,相应处理区玉米产量较高,增产率为18.88%,虽略低于对照化学药剂丙环唑处理的防效和产量,但差异不显著;哈茨木霉菌对小斑病的防效较好,最高防效达83.06%,相应处理区玉米产量也较高,增产率为17.07%,均与对照化学药剂代森锰锌相近.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菌剂后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显著减少,而施用化学药剂后土壤中上述3类微生物数量均显著减少.
关键词: 生物农药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防效 产量 土壤微生物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发霉的粮食、豆类、坚果及其相关的食品中,极易通过饮食进入人体,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类健康,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检测至关重要.食品基质复杂多样,检测前需要使用配套的前处理技术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进行富集、纯化.本文对近年来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前处理及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特点进行了综述,对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磁性固相萃取、免疫磁性固相萃取、免疫亲和柱以及QuEChERS等样品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对,并对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免疫分析等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后续开展黄曲霉毒素的安全风险评估以及新型检测技术开发等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齐齐哈尔地区致仔猪腹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及耐药基因的检测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致仔猪腹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情况,试验对采集的156份样本(腹泻病死仔猪器官样本123份,粪便样本33份)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到148株大肠杆菌,其中112株具有致病性,致病性大肠杆菌中有87株携带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其中携带LT、K88、987P毒力基因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1.03%、28.74%、20.69%。87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中链霉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唑啉的耐药菌株较多,分别为56,53,52株。共检出56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携带耐药基因,其中携带TEM耐药基因的菌株总检出率最高,达到48.21%;其次是CTX-M基因,总检出率为28.57%;再次是qnr基因,总检出率为25.00%。说明齐齐哈尔地区仔猪腹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主要携带LT、K88、987P毒力基因和TEM、CTX-M、qnr耐药基因。


兽用槐花散处方药材研究进展
《现代畜牧科技 》 2023
摘要:我国养殖业逐步从数量型过渡为质量型,农业农村部逐步出台系列政策予以支持.中兽药以其安全、低残留、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在养殖业中脱颖而出,顺应畜牧业健康、绿色发展的要求.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鲜明的特点,包括重视整体、注重"平"与"和"、强调个体化、突出"治未病"和使用简便等.传统中药方剂对于畜禽疾病有特殊的疗效,槐花散具有良好的清肠止血、疏风理气功效.通过查阅典籍与文献对槐花散处方中药材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和提取工艺研究进行综述,为槐花散的药效及工艺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黑龙江省稻田萤蔺对吡嘧磺隆的抗性监测及防治药剂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稻区萤蔺的抗药性治理,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测定黑龙江省18个萤蔺种群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测试了9种替代药剂对萤蔺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个种群中有4个种群(Sj6、Sj7、Sj8和Sj11)对吡嘧磺隆产生了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7.48,13.60,11.42和10.41,其余13个种群为敏感种群,抗性指数为2.03~3.16;盆栽和田间药剂筛选结果发现6种药剂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好于对照药剂10%吡嘧磺隆,其中33%嗪吡嘧磺隆、25%双环磺草酮和460 g·L-12甲·灭草松对萤蔺的盆栽和田间药后3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到90%以上.说明,黑龙江省稻区部分萤蔺种群对吡嘧磺隆产生了中等水平以下抗性,推荐在水稻生产中选用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25%双环磺草酮悬浮剂和460 g·L-12甲·灭草松可溶液剂等药剂防除稻田萤蔺.


水稻秸秆圆捆解捆机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水稻秸秆圆捆利用不佳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水稻秸秆圆捆解捆机,通过对解捆机关键部件参数和排列方式进行设计与仿真分析,为解捆装置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解捆滚筒最大变形量为0.0065mm,最大应力为4.7924MPa,远小于理论数值,解捆滚筒刚度和强度都满足要求。由解捆滚筒的前6阶模态振型图可知:解捆滚筒激励频率远小于其引起振动的最小激励频率202.55Hz,不产生共振。试验表明:秸秆输出层厚度为10.88cm,秸秆输出层宽度为130.64cm,厚度标准差为2.9cm,宽度标准差5.9cm,各项指标均达到解捆要求,满足实际作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