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氯氰菊酯·吡虫啉对谷子粟凹胫跳甲的田间防治效果
《湖北植保 》 2023
摘要: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谷子生长的安全性及粟凹胫跳甲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氯氰菊酯·吡虫啉、吡虫啉、氯氰菊酯等3种杀虫剂对粟凹胫跳甲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氯氰菊酯·吡虫啉乳油在40 mL/667m~2和50 mL/667m~2施用剂量下对谷子粟凹胫跳甲具有良好的防控作用;施药后7 d防效分别达91.71%、95.49%,显著高于单剂5%吡虫啉乳油40 mL/667m~2剂量下和10%氯氰菊酯乳油20 mL/667m~2剂量下的防效。5%氯氰菊酯·吡虫啉乳油对谷子生长无显著不良影响,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 氯氰菊酯·吡虫啉 粟凹胫跳甲 谷子 杀虫剂 防治效果


负压辅助钙营养强化对发芽糙米富钙效果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在糙米催芽过程中进行钙营养强化,并在催芽中期采取负压辅助处理富钙,研究不同浓度CaCl2溶液(100、150、200 mg/L)浸泡催芽和不同强度负压(-0.06、-0.08、-0.10 MPa)处理对发芽糙米中钙含量的影响,以及负压辅助钙营养强化对糙米在发芽过程中产生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强化处理最佳条件为CaCl2浸泡液浓度150 mg/L、负压处理强度-0.08 MPa、负压处理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得到发芽糙米中钙含量最高可达523 mg/kg,GABA含量可达89.65 mg/100 g。


老年猫限制性心脏病伴胰腺炎诊疗
《四川畜牧兽医 》 2023
摘要:猫限制性心脏病是以心内膜弹力纤维弥漫性增生、变厚为特征,以抑制正常心脏收缩和舒张为基础的一种慢性心肌病。心脏病病因复杂,包括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较为少见,多为心脏发育异常所致,后天性心脏病可能与特定品种有关。此外,某些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诱发心脏病。


大豆蛋白含量主效位点qPRO-20-1的精细定位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白质含量是大豆重要的品质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位点并挖掘候选基因,对定向培育高蛋白含量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优良品种黑农88作为母本与高蛋白优异种质P73-6B作为父本杂交,构建了一个由265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利用中豆芯1号对F2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并构建图谱,结合蛋白质含量表型数据,采用IciMapping 4.2软件在20号染色体上定位了一个QTL,物理距离为2.46 Mb,在区间附近筛选出11个多态性SSR标记并分析群体,将定位区间从2.46 Mb缩小至100.8 kb.增加Gm20_28349696、Gm20_30805913、Gm20_31341532和Gm20_31483719共4个SNP位点,进一步将区间缩小到95.8 kb.对区间内包含的4个基因的9个不同组织在Phytozome v13.1和PPRD RNA-seq 2个数据库中的表达量分析得到了2个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20g081800和Glyma.20g082000基因,本试验结果为大豆蛋白质含量基因克隆及蛋白质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大豆高蛋白分子标记育种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撑.


农业科研单位生物育种项目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财政监督 》 2023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生物育种项目经费逐年增加,科研经费作为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是农业科研单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本文对农业科研单位生物育种项目资金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在调查问卷和查账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农业科研单位生物育种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破解路径及应对策略,为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黑土区冻融交替土壤特性及适时春播耕作技术综合评价
《耕作与栽培 》 2023
摘要:东北农田黑土区在夏季多雨炎热,冬季干燥寒冷,因其独特的地貌地形导致耕层土壤表现出"昼融夜冻"特点,土层冻融循环现象较为明显.在受到冻融侵蚀作用下,本区域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成土母质暴露,加之春季土壤受冻融交替影响,无法适时完成作物春播工作,对该区域工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鉴于此现状,本文就前人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冻融交替方面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分析冻融交替对土壤理化指标、微生物环境及春播土壤耕作等技术研究,旨在为东北黑土区应对冻融交替及冻融侵蚀现象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哈尔滨地区不同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捕效果研究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亚洲玉米螟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的诱捕效果,于2019年和2020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开展不同品牌诱芯、不同类型诱捕器及不同诱芯悬挂高度处理的亚洲玉米螟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3种诱芯处理对田间亚洲玉米螟雄蛾表现出不同的诱虫活性,诱芯A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诱芯B和诱芯C,是诱芯B诱蛾量的1.38倍,诱芯C诱蛾量的1.62倍;水盆式诱捕器对玉米螟雄蛾诱捕效率明显高于倒漏斗式诱捕器,诱捕到玉米螟雄蛾数量是倒漏斗式诱捕器的1.94倍.2019年和2020年诱芯不同悬挂高度处理诱捕到玉米螟雄蛾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0.8、0.4、1.3、1.8 m和0 m,悬挂高度0.8 m处理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结果,使用水盆式诱捕器,将诱芯A悬挂至0.8 m高度更适合哈尔滨地区田间玉米螟的防治和种群监测.


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豆需求量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培育高产量、多抗性、优质大豆品种迫在眉睫。然而受生态条件的限制,优质大豆种质资源材料匮乏,遗传背景狭窄,而且大豆自然变异过程繁琐且漫长,仅依靠大豆自发突变获得优质遗传材料十分困难,因此利用诱变技术创制优质、高产、多抗新种质是发展大豆产业的有效手段之一。诱变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基因变异频率,扩大育种选择范围,高通量筛选有益突变,促进优良性状重组等,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性状丰富的突变体,解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问题,广泛应用于优良性状的大豆新品种选育。本文概述了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的原理、种类及特点,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大豆种质创新中常用的诱变方法和技术优势,展望未来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大豆育种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智慧化养猪发展方向及模式预测
《猪业科学 》 2023
摘要:践行大食物观,是农业大国发展的必须,目前我国食物领域面临的三大问题有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发展持续性,而贯穿三大问题的关键是技术创新,这是一切食物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驱动的动植物育种、智慧数据和智能制造集群驱动的农业设备设施,以及未来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大农业,是重要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