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茄子苗期耐低温性鉴定方法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分期播种设置不同温度处理,四叶期对耐低温性不同的5个品种进行冷害指数调查及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冷害指数与生理指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较好地区分不同品种的耐低温性,其中第一处理(平均日最低温84℃)的区分度最好,可将参试品种耐低温性分为三级:1级(冷害指数<020);2级(020≤冷害指数≤05);3级(冷害指数>05)。据此,从50份材料中筛选到9份耐低温材料。
关键词: 茄子,分期播种,冷害指数,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盐土覆盖栽培节水抑盐效果定量研究
《土壤通报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在非种植条件下,盖草量与土壤水分蒸发量;表土盐分含量与覆草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在种植大麦条件下亦遵循上述规律,盖草比不盖草减少水分蒸散量97.3mm,效果十分明显,17次测定各处理5cm处土壤溶液电导率与水分蒸散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水分蒸失越多,盐分浓度越高。覆盖节水抑盐效果明显,盖草比不盖草的大麦生育性状和产量均有所提高
关键词: 覆盖栽培,滨海盐土,抑盐效果,盆栽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7在亲本和F_2代抗感集群中的RAPD分析
《江苏农学院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应用RAPD技术,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方法对小麦白粉病感病品系Chancelor和具有抗性基因Pm17的抗病品系Amigo及其F2代抗感集群基因组进行分析,旨在鉴定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380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其结果为:①有43个引物的扩增片段在亲本间出现多态性;②有两个引物OPC01和OPD03的扩增片段在亲代和F2代抗感集群中出现一致多态性。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基因/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草宁蒜地除草应用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抑草宁蒜地除草应用技术薛光1李化忠2娄远来1孙永芸3张维新4抑草宁由恶草灵和乙草胺复配而成,经农业部药检所审定,批准为我国第一个在大蒜上登记的除草剂。该复配剂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杂草室研制,江苏南通化工厂生产。由于其在蒜地除草的卓越效果,在我国大蒜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杂交组合对小麦花粉植株再生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杂种F1代和部分亲本单核中晚期的花药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不同培养基等几个因素对F1花粉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1花粉植株再生频率在不同组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植物生长调节剂4PU-30和C17、K3、W143种培养基对花药的花粉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量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存在组合间的差异。在对F1代父母本的调查中发现,花粉植株的再生能力与两个亲本密切相关,有的还与父母本的互作效应有关,经测算,“扬麦5号”是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材料。因此,选择适当的杂交组合是提高小麦花粉植株再生频率的关键。
关键词: 小麦;杂交组合;花药培养;绿苗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内外成熟与老化对小鼠卵激活刺激敏感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鼠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组的乙醇激活率显著低于体内成熟卵母细胞组水平。在体外成熟过程中[培养液:TCM-199+FCS(20%)+hCG(2IU/ml)],卵丘细胞的存在极显著地降低了成熟卵的乙醇激活率,卵激活率由58.7%(裸卵)降为13.8%(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超排卵子随着卵龄的增加,卵子的乙醇激活率逐渐升高,而且体内老化卵的激活率高于体外老化同龄组的水平。
关键词: 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射阳玉米粗缩病流行规律、危害及其成因
《江苏农业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证实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传播介体,玉米上以第一代灰飞虱带毒传病危害为主。小麦轻病株或隐症株可能是第一代灰飞虱的饲毒源。玉米苗期是否与第一代灰飞虱迁飞高峰期(小麦收割前后)相遇是病害发生轻重的决定性因子。病害一般为夏玉米重于春、秋玉米,套种田重于平种田,大麦茬重于小麦茬。适时防治介体并结合其他措施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危害。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灰飞虱,流行规律,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稻茬麦田杂草分布与危害
《江苏农业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稻茬麦田杂草分布与危害娄远来薛光邓渊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江苏省稻茬麦田约有200万hm2,分布在太湖、宁镇扬丘陵、沿江、里下河、沿海和徐淮六大农业区。由于近几年磺酰脲类除草剂或含磺酰脲类复配除草剂的连续使用,加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技术在饲料业中的应用前景
《饲料研究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生物技术在饲料业中的应用前景江苏省农科院饲料食品研究所曹文杰生物技术在饲料业上的应用是将天然的原料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其饲用价值,促进畜禽及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减少疾病的发生,改善环境污染,最终为人类提供全天然的、无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茎大麦在大麦育种上的应用——Ⅰ.大麦单倍体的诱导与加倍单倍体的产生
《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三种栽培大麦品种为母本,三种球茎大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结果杂交成胚率平均为47.9%,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平均为54.0%。这些胚培苗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含有7,14,21条,不同组合杂交后代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所有含有7条染色体的后代,其染色体C-带带型显示为父本栽培大麦的染色体,表明该后代为栽培大麦单倍体,用滴加0.04%秋水仙素的Knop溶液进行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结果加倍率达90%以上,另外,我们还讨论了染色体消失法诱导单倍体的优越性及其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