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地和水田有机碳分解速率的探讨与质疑
《土壤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4C标记的羊粪、杂交狼尾草(象草)及其根部分别施于淋溶土中,在30℃培养365天。土壤保持旱地(70%WHC)和淹水两种状态,进行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的对比试验。另一组试验采用14C标记的水稻秸和玉米秸,分别施于老成土和变性土中,在上述相同的水分条件下于30℃培养112天进行对比。所有加入的不同有机物料。不论是在何种土壤,其在淹水土壤中的有机碳分解速率均快于旱地土壤,而前者的残留率却明显低于后者。淹水处理中各种不同有机物料的分解半衰期约为旱地相应处理的1.4—2.0倍。这和有关有机质在旱地和水田土壤中分解速率的传统概念相反。作者认为如果旱地和水田的土壤条件均适宜于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水田土壤中不论是有机碳的分解速率还是分解量实质上均大于旱地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及基因组RNA的性状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大麦黄花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及基因组RNA的性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该病毒的外壳蛋白由单种亚基组成,其分子量为34.9KDa,在常规提纯过程中,该病毒的外壳蛋白较不稳定,部分易降解为28.0KDa和26.6KDa的组分;不同毒源病毒的外壳蛋白分子量无明显差异,但其稳定性差异较大。1.2%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测定结果表明,大麦黄花叶病毒的基因组RNA由二组分组成,其大小分别为7.78Kb(RNA-1)和3.48Kb(RNA-2),且不同毒源间无明显差异。以Oligo(dT)15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的实验表明,RNA-1和RNA-2的3端均带poly(A)的结构,与国外已报道的相符。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组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莠霉素A对稗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C4植物的光合关键酶,100mg/L除莠霉素A对PEPC活性有完全的抑制作用,而对C3植物的光合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的活性却没有影响。
关键词: 除莠霉素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京地区牡丹品种主要性状评价研究初报
《江苏林业科技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对引进的50多个牡丹品种,以10个主要性状为研究对象,在建立专家打分系统和对资源定量评估基础上,计算每个品种的总分。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将其划分为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其中属于优秀品种的有2个,良好品种的有6个,一般品种的有34个,差的品种有7个,为南京等高温多湿地区的牡丹引种、选种和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牡丹品种,性状,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败血霉形体SC克隆致弱株免疫原性试验
《中国兽医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透明塑料隔离器中进行了鸡败血霉形体人工发病试验,结果30日龄SPF来航鸡在NDV、IBV弱毒诱导和70/1000000(质量分数)氨环境刺激的联合作用下,致病率可达100%(7/7)。经鸡败血霉形体S6克隆致弱株SCF156代培养物点眼、滴鼻免疫后10,20,30d的SPF来航鸡再以MG强毒攻毒,结果,保护率分别达80.0%(4/5),75.0%(3/4)和87.5%(7/8)。近期免疫效果证明,鸡败血霉形体S6克隆致弱株SC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 鸡败血霉形体,免疫,动物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兔腹泻病主要病原及防治对策(下)
《中国养兔杂志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3腹泻病的防治3.1合理的饲养管理兔子是草食动物,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喂给过多的谷物,以免引起后肠负荷过重,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细菌增殖,产生毒素,肠壁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腹泻。注意粗纤维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曾有人以苜蓿之百分比与肠炎的发生情况做了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山猪的种质特性及杂交利用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梅山猪”是产于太湖流域的世界著名猪种,其突出的优点是产仔率高和肉质细嫩。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该猪种,由中日双方专家共同承担的科研合作项目“梅山猪的种质特性及其杂交利用”于1988年开始,对梅山猪及其杂种的种质特性及杂交利用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轮状病毒
《中国兽医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轮状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更为敏感和可靠的手段,选取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上的2段高度保守序列作为引物,在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轮状病毒的RT-PCR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PCR的最优模式:94℃变性1min→55℃退火1min→72℃延伸2min,30个循环后再在72℃下延伸10min。用此模式进行了RT-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检测的6株轮状病毒分离株(牛HN-7、BRV007、BRV014、BRV6555、猪Li99、Nan86)及2株参考株(牛NCDV、猴SA11),都能扩增出唯一的342bp的目的条带;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猪的粪样、正常MA104细胞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检测的敏感度可达1pg水平。对40份猪、牛、兔的腹泻粪样检测,30份呈阳性,而用作平行对照的夹心ELISA法检测,有25份呈阳性,两者符合率为87.5%。两法检测不符的5份粪样的PCR扩增产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进行了斑点杂交,结果均呈阳性,表明RT-PCR法比ELISA法敏感性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籽粕中多种酚类物质的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适宜比例的混合提取液,直接从菜籽粕中提取酚类物质,避免了因几次转移器皿可能引起的玷污。菜籽粕经3次提取,基本萃取完全,于725nm处进行比色测定。以sinapicacid作标准物质,绘制标准曲线。该方法可以从菜籽粕中分离出游离态、酯溶性、难溶性3种酚类化合物。测定结果初步看出,菜籽粕中酯溶性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约占总酚量70%~80%。此分析方法易操作,定量组分准确。
关键词: 游离态酚类物质;酯溶性酚类物质;难溶性酚类物质;菜籽粕;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