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紫外线吸收性乙烯膜抑制孢子形成防治温室番茄早疫病
《北方园艺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的59个分离菌中,有52个在纯培养时依赖光照形成孢子,其余7个则不受光的影响。在1984~1986年连续两年的作物生长季节里,用紫外线吸收性(UVA)乙烯膜覆盖的实验温室和用普通农用(CA)乙烯膜覆盖的对照温室里,栽培了番茄早熟品种帕克7号,而且在整个生长季节不使用杀菌剂。在生长结束时,UVA乙烯膜温室里植株发病率不及CA乙烯膜温室里的50%,同时对株高、花序数和产量进行了比较,效果显著。


连翘硬枝扦插育苗试验
《林业科技通讯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连翘硬枝扦插育苗试验连翘(Forsythiasuspensa)为木犀科的落叶灌木,是城镇、厂矿重要的绿化观赏树种,亦是药用、油料植物。历来采用种子繁殖,苗木产量和质量均受限制;无性繁殖难以成活。因此,青海林科所于1996年春季,进行连翘扦插育苗试验...


选育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不育胞质三系杂种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青海春油菜生态区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的单、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绝大部分能正常生长适时成熟。这些品种资源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测交和连续回交,大部分半冬性品种的回交后代彻底不育,而春性品种的后代出现微粉。半冬性品种转育的不育系或恢复系与春性品种转育的恢复系或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优势明显。今后春油菜区波里马不育胞质三系杂种的选育,应用长江中游双低半冬性品种(系)转育的不育系与加拿大和欧洲的春性品种(系)转育的恢复系配制杂种。
关键词: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春油菜杂种,波里马不育胞质,保持系,恢复系


山旱区新修梯田土壤培肥途径及其效益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青海省山旱区新修梯田理化特性,选择作物种类和施肥水平为因素,采用裂区设计组分出9种培肥方式。通过产量分析、土壤养分亏盈状况和经济效益评价,筛选出适宜山旱地新修梯田的培肥途径,新修梯田应采用油菜复种绿肥——春小麦为轮作方式,施肥水平以纯氮90kg/hm2~120kg/hm2,纯P2O575kg/hm2~90kg/hm2,优质农家肥30m3/hm2~45m3/hm2。
关键词: 土壤培肥,山旱区,新修梯田


青海高寒区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
《中国沙漠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海是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危害严重地区之一。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使土地荒漠化加剧,对人民生产生活、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4次全省荒漠化土地的普查资料,以及对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3个主要荒漠化土地分布区的研究,认为青海高寒区的荒漠化土地年平均扩大13.4万hm2,年增速率为2.2%,已成为青海非常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对荒漠化防治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寒区,荒漠化,防治途径


富钾区旱作农田施钾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钾素含量的旱作土壤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施用钾肥对玉米吸钾量、吸氮量、株高、植株干重、叶片内渗透物质的累积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含量高低对玉米的生长有强烈的影响,但施用钾肥后明显地促进了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改善了玉米氮钾营养状况和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提高了玉米的抗旱性能。
关键词: 钾肥,富钾区,玉米,旱作农田,抗旱性


蚕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主成份和数量分类
《遗传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50个蚕豆品种的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主成份分析,初步提出了评选蚕豆品种的遗传主成份标准,并筛选出18个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品种。测定了50个蚕豆品种的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大小,将50个蚕豆品种聚类为2群、3类、9组。分类结果指出,蚕豆品种的遗传距离大小与地理差异有些似有一定关系,但在总体上,二者间无必然联系。
关键词: 遗传主成份,数量性状,数量分类,蚕豆


灰翅麦茎蜂对不同品种春小麦穗粒重的影响
《植物保护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青海省湟水流域民和、西宁、大通3地田间播种12个春小麦品种以测定灰翅麦茎蜂幼虫蛀茎危害对各品种单株穗粒重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供试春小麦品种被害单株穗粒重显著下降,损失率为9.4%~37.3%。辐阿1号损失率低,显示一定的耐虫性。
关键词: 灰翅麦茎蜂,春小麦,穗粒重,损失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