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属野生种稀毛棉、皱壳棉、杨叶棉的核型研究
《棉花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了原产澳大利亚的稀毛棉(G.pilosum)、皱壳棉(G.costulatum)、杨叶棉(G.populifolium)的核型。稀毛棉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4sat)+10sm,皱壳棉为2n=2x=26=16m(4sat)+10sm,杨叶棉为2n=2x=26=18m(4sat)+8sm。随体均有两对,一对位于第11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另一对位于第13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平均臂比和长度比分别为稀毛棉1.53和2.51、皱壳棉1.55和2.31、杨叶棉1.49和2.37,其核型均属于Stebbins的2B类型。对称系数稀毛棉为26.04,皱壳棉为27.93,杨叶棉为28.32。三者彼此之间的核型重合率均在90%以上。核型的同质性说明三者在起源上有很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核型,棉属,稀毛棉,皱壳棉,杨叶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尔羊的繁殖和杂交利用研究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波尔羊的繁殖和杂交利用研究初报秦建良金云新臧正柏王孝节黎效发(溧水县林副业局211200)钟声范必勤金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95年3月,我国从德国首次引进了世界著名的肉用山羊波尔(Boer)羊25只,其中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螟虱灵油乳剂防治水稻害虫研究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螟虱灵油乳剂防治水稻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配剂能一药多治,对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均有较好防效,因对蚕桑无熏蒸、飘移药害,故特别适合在稻桑混栽地区使用。该剂防治三化螟白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用农药
关键词: 螟虱灵油乳剂,水稻螟虫,飞虱,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卷叶虫在B.t棉上摄食选择性原因初析
《江苏农业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在正常供水或水分胁迫下,B.t棉(G.hirsntumL)和非B.t棉(泗棉3号,对照)的混合株簇内卷叶虫的摄食行为有明显的选择性。卷叶虫卷食非B.t棉而未侵食B.t棉。经叶片组织学嵐鄄欤渖闶承形难≡裥钥赡苡耄拢裘藓头牵拢裘抟镀橹峁共钜煊泄亍
关键词: B.t棉,水分胁迫,卷叶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LISA检测兔巴氏杆菌病抗体的研究
《中国兽药杂志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EDTA处理和超声波裂解法提取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多糖和外膜蛋白抗原,包被酶标板,用HRP-SPA代替酶标抗体,建立了检测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抗体的间接法ELISA。试验确定抗原的包被浓度为6.05μg/ml,HRP-SPA的适宜稀释度为110000,血清ELISA滴度在1400以上判为阳性。测定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菌苗免疫兔血清10份,均呈阳性,抗体滴度在11280~140960范围内呈正态分布;血清几何平均效价为15120。重复4次测定10份阳性血清,其OD值之标准差(SD)<0.10,变异系数(CV)<10.0%。本法与琼脂扩散沉淀试验相比,敏感度提高约1575倍。ELISA不仅敏感、特异、快速、简便,而且经济、易于重复,适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多糖抗原,外膜蛋白抗原,抗体,ELISA,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
《江苏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陆地棉“泗棉3号”、“北无2031”、“鲁棉9554”为材料进行全固体体细胞培养,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起始愈伤组织阶段,用含2,4-D0.1mg/L、KT0.1mg/L和2,4-D0.1mg/L、IAA0.1mg/L、ZT0.1mg/L的培养基效果较好;进入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在含IAA0.5mg/L、KT0.5mg/L的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较高。使用SH培养基或将MS培养基NH4NO3的浓度降为0.3g/L,可大幅度提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在胚状体萌发培养基中添加250mg/L活性炭,可减轻胚状体褐化率,提高成苗率。对于在萌发培养基中未能长出真叶的胚状体,可将其转至添加IBA0.4mg/L、KT0.1mg/L的培养基,部分胚状体能培养成苗。
关键词: 棉花;体细胞培养;胚性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棉11号丰产示范与栽培技术初析
《江苏农业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中早熟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苏棉11号丰产示范的栽培措施与丰产结构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品种播期弹性较大,适应的茬口亦较宽;(2)在麦(油)后连作栽培条件下,不同茬口每亩皮棉产量的变幅为716~1282kg,其中亩产皮棉在90kg以上的田块占455%;(3)丰产措施应以肥、密协调控制为重点,根据不同茬口类型,采取相应的肥、密、化调等措施,以达到早熟、丰产与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棉花,品种,丰产潜力,栽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光合对温光逆境适应性的品种间差异
《江苏农业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用耐光氧化和耐阴特性的种质筛选技术,并结合对不同温度的响应能力,对6个水稻品种的光温适应性进行比较,并探索了水稻对光温逆境适应性的鉴定技术和品种间差异。通过研究,嵆醪矫魅匪漳系厍竺婊种驳木疚涔倬汪叹咏坏狙怯牛埠牛怨馕履婢秤薪锨康氖视δ芰Γ砻髡庖患蛞准际酰勺魑9嬗值呐浼糜诩ㄆ分值奈鹿馐视π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五”期间江淮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及综防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八五”期间江淮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及综防技术研究进展*顾正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南京210014)1病虫发展规律及预测预报研究1.1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研究该病是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损失5%~10%,重病年达10%~20%。研究明确该病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