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双轴桨叶式饲料混合机生产现状及产品质量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双轴桨叶式混合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介绍了挪威、荷兰、加拿大、丹麦和法国一些公司新型高效混合机的技术状况,以及我国双轴桨叶式饲料混合机的研制、技术发展和生产现状。重点分析了近10年来我国双轴桨叶式饲料混合机产品质量检测结果:江苏地区一些骨干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明显优于其它地区;大多数企业近几年产品质量水平明显优于前几年,产品逐渐走向成熟;双轴桨叶式混合机部分项目指标需科学合理、分段规定。双轴桨叶式混合机未来发展趋势是缩短混合时间、稳定和提高混合均匀度、降低吨料电耗、拓展提高应用范围及适用性。


牛山湖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量估算
《中国水产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使用围网作为采样工具,对长江中游典型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的小型鱼类进行了季度定量采样,研究其群落结构特征并估算优势种类在全湖的密度和生物量。依据水生植被状况将该湖划分成黄丝草聚草生境、黄丝草生境和裸地聚草生境,鱼类采样在这3种类型生境中进行。研究期间围网共捕获27种、12 636尾鱼,其中20种属于小型鱼类,体全长分布在19 mm和239 mm之间;以相对重要性指数计,鳑鳑高体(Rhodeus ocllatu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彩副(Paracheilognathus imberbis)、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似(Toxabramis swinhonis)、兴凯(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和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被视为优势小型鱼类,它们占围网渔获物总数量的91.1%。Zippin法估算结果显示,8种优势小型鱼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它们的年均总密度为3.992 ind/m2,年均总生物量为6.073 g/m2。作者认为合理放养食鱼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结构是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湖泊小型鱼类资源并提高渔业产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型鱼类 群落结构 种群丰度 围网 长江流域浅水湖泊


黄河小浪底至入海口渔业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渔业资源现状,2010年5-9月对此河段的鱼类及其饵料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为3.49×104个/L,现存量为0.0234mg/L,浮游动物密度为526个/L,现存量为0.1245mg/L,现存量较小。底栖动物23种(属),水生植物6种,现存量极少,物种多样性较低,鱼类种群数量减少。渔获物中,1+龄鱼占81.76%,平均体重150.3g,呈现明显的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鱼类区系组成简单,以鲤科鱼类为主,与30年前相比,鱼类种群结构变化明显。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和人为干扰,并据此提出了鱼类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UV-B辐射下悬沙对小球藻生长和DNA损伤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UV-B辐射(17μW cm-2,5 min/d)下不同浓度(0、100和1 000 mg L-1)和粒径组成(全粒径组和粒径<38μm组)的悬沙对小球藻(Chlorella sp.)生长和DNA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小球藻的生长可用Logistic增长模型拟合,拟合后的生长参数表明悬沙的"遮荫效应"减轻了UV-B辐射对小球藻细胞的DNA损伤,从而对小球藻生长产生正影响.悬沙浓度越高,UV-B辐射对小球藻细胞DNA损伤程度越低,小球藻的环境负载能力a和瞬时增长率K越大.当悬沙浓度为100 mg L-1时,全粒径组a值和K值小于粒径<38μm组,且两组间小球藻细胞DNA损伤差异显著(P<0.05),但当悬沙浓度达1 000 mg L-1时,全粒径组a值和K值大于粒径<38μm组,两组间细胞的DNA损伤无显著差异(P>0.05).图3表2参24


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机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日粮中添加5.4%鱼油、5.4%豆油、5.4%菜籽油、5.4%亚麻油为脂肪源,选择健康、规格、体质量基本一致的异育银鲫336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在可控温循环流水圆形蓄养槽内进行为期64 d的投喂试验,探讨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豆油组及菜籽油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鱼油组,豆油组肥满度显著低于鱼油组及亚麻油组,各试验组末均体质量、饲料系数、肝体比及脏体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及粗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饲料脂肪源对鱼体肌肉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并且鱼体脂肪酸的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的组成有很大相关性,其中鱼油组与菜籽油组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豆油组显著相关(P<0.05);鱼油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各试验组间胰岛素、皮质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血糖、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肉碱软脂酰基转移酶-Ⅰ(CPT-Ⅰ)、肉碱软脂酰基转移酶-Ⅱ(CPT-Ⅱ)、脂肪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及脂蛋白脂酶(LPL)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豆油、菜籽油或亚麻油同样能取得良好的生长效果,为以后生产中以菜籽油或亚麻油替代豆油或鱼油提供了理论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黑鲷胃肠道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饲养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幼鱼56 d,研究了黑鲷饲粮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效果。选取初始体重为(11.82±0.32)g的健康黑鲷,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和50%(S50)的鱼粉蛋白质。结果表明,S0、S10和S20组中黑鲷的胃肠组织结构没有明显损伤,替代水平高于20%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结构损伤,S40组中肠结构严重损伤,S50组前肠和中肠结构严重损伤。S10、S20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各组淀粉酶活性变化不大。随着发酵豆粕替代水平的增加,血清葡萄糖(GLU)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溶菌酶(LZ)含量逐渐降低,而胆固醇(T-CHO)、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含量逐渐升高。结果提示,饲粮中发酵豆粕替代20%鱼粉蛋白质可提高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增强黑鲷抗氧化和免疫力,对消化道无不良影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对策
《中国经贸 》 2012
摘要:科学、可靠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障之一.目前,我国大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制没有与时俱进,为此作者细致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