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成本收益视角下蔬菜种植户肥料施用结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深入研究蔬菜种植户施肥结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机理,以成本收益的视角为出发点,从农户特征、农户对当期收益、长远收益、精神收益的认知以及销售环境和施肥环境6方面,提出蔬菜种植户施肥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假说,运用针对河北省蔬菜种植户施肥结构问题获得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计量估计,分析结果表明,蔬菜种植户是否饲养牲畜、对农家肥价格的感知、对耕地质量退化问题的重视程度、耕地保护意识、对化肥负面作用的认识和是否参加科学施肥培训对提高其农家肥施用比例有显著正影响,种植户对化肥价格的感知对提高其农家费施用比例有显著负影响。在对以上7个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并咨询征求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应用ISM模型,对7个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植户施肥结构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蔬菜种植户施肥结构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是一个具有5级的多阶梯结构模型,最直接影响蔬菜种植户施肥结构的因素是对不同肥料的价格感知,种植户对不同肥料的价格感知来自于其对肥料的效果认识及其可利用的资源,种植户的耕地保护意识和对耕地退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会导致其对化肥负面作用的认识也就越深刻,科学施肥培训可以提高种植户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施肥观和科学的生产观。

关键词: 施肥结构 影响因素 影响机理 成本收益 蔬菜种植户 科学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

植物病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人工饲养对灰飞虱传毒能力的影响,本文利用人工饲养至第55代、23代和8代的3个无毒灰飞虱群体,研究灰飞虱携带和传播RBSDV能力的差异。每个群体经饲毒、度过循回期后,选择雌、雄成虫各50头,单头单苗接种1叶1心期健康玉米。接种4 d回收灰飞虱,利用RT-PCR检测带毒率,并调查灰飞虱死亡率;接种43-50 d后调查玉米粗缩病发病率。结果表明:人工饲养55代、23代和8代的灰飞虱群体平均带毒率分别为68.24%、58.93%和62.09%,统计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平均传毒率分别为31.22%、20.32%和29.91%,55代和8代群体均显著高于23代(p<0.05);3个群体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4.19%、65.24%和77.72%,其中55代群体极显著低于8代(p<0.01),二者与23代群体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灰飞虱的带毒率63.09%高于传毒率27.15%,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人工群体饲养至第55代的灰飞虱与仅饲养至第8代的灰飞虱在携带和传播RBSDV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且均保持了较好的能力。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人工饲养 带毒 传毒

桃蛀螟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关键词: 桃蛀螟 玉米果穗 穗腐病 产量损失

粪产碱杆菌ZWS11菌株对烟嘧磺隆的酶促降解特性

农药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 ZWS11菌株对烟嘧磺隆的酶促降解特性,采用丙酮沉淀、超声波破碎和高速离心等方法,提取制备了ZWS11菌株的胞外和胞内粗酶液以及菌体碎片悬浮液,并分别测定了其酶活力。结果表明:当V(菌体发酵液):V(丙酮)=1:3时提取到的胞外粗酶液具有较高的酶活力;胞外粗酶液、胞内粗酶液和菌体碎片悬浮液对24.9μmol/L烟嘧磺隆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87.4%、16.9%和17.4%,胞外粗酶液的降解能力与胞内粗酶液或菌体碎片悬浮液相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确定对烟嘧磺隆起降解作用的酶属于胞外酶。最适降解条件研究表明:该降解酶的酶促反应适宜温度为35℃,较适p H值为6.0,反应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其对烟嘧磺隆的降解率在80%以上。此外,该降解酶在35~70℃、p H值4.0~9.0范围内均能够保持较高的酶活力,对烟嘧磺隆的降解率均在60%以上,表明该降解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加入不同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该降解酶的活力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烟嘧磺隆降解酶制剂的规模化生产及被烟嘧磺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粪产碱杆菌 烟嘧磺隆 丙酮沉淀 胞外粗酶液 降解酶 酶促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增效作用

农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黄瓜子叶喷雾法测定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及其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结果]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质量比2:1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在田间试验中,增效组合(2:1)在240~300 g a.i./hm2的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76.63%~88.03%。[结论]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2:1进行混配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在田间推广应用。

关键词: 啶酰菌胺 吡唑醚菌酯 灰葡萄孢 增效作用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设施蔬菜农药减施增效展望

中国蔬菜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呈现新的特点,化学农药被滥用、低效使用或过量施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已高度重视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的问题,开始启动农药减量行动,国家2015年设立重点研发专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农业部2015年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方案。1我国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现状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对于保障蔬菜周年供应和调整蔬菜品种结构意义重大。2014年全国设施蔬菜面积超过380.0万hm2(5700万亩),北方地区以温室和大棚为主,南方地区以中小棚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豇豆新品种“长青102”选育

北方园艺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长青102"豇豆是以"98-21"优选单株为母本,"丰产王"优选单株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嫩荚绿色,荚长约88cm,商品荚横径约0.8cm,单荚质量约43g,平均产量55.5t/hm2。适宜东北、华北地区及长江流域种植。

关键词: 豇豆 “长青102”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简单高质量的黄伞菌总RNA分离提取方法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转录组水平研究黄伞菌的抗肿瘤等药用价值,需要提取分离得到高纯度、高质量的黄伞菌RNA样品。利用液氮研磨TRIzol一步法提取黄伞菌总RNA,并且对经过和未经液氮研磨的黄伞菌RNA提取产物进行了质量检测和统计对比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经液氮研磨样品RNA浓度远远高于未经研磨样品,OD260/280都约等于2,说明其纯度很高。同时,3个重复样品25S和18S亚基条带荧光强度比值分别为1.8,1.9,1.9,接近于2,证明RNA完整性较好,Agilent 2100的RIN值检测结果分别为9.1,8.7,9.3,均远大于6.8标准,进一步佐证了其完整性。所以,液氮研磨TRIzol一步法是非常适用于黄伞菌总RNA高质量提取的简单且高效的方法。

关键词: RNA分离 黄伞菌 RNA-seq 抗肿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夏玉米产量潜力、产量差与氮肥效率差分析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11~2014年河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数据对河北省夏玉米产量差和氮肥效率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河北省夏玉米一般农户产量、高产农户产量、配方施肥产量和高产纪录产量分别为7 911、10 097、8 411、11 093 kg/hm~2,所对应的产量差分别为2 186、500、3 182 kg/hm~2。邯郸地区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最大,廊坊和沧州的产量潜力最小,产量差以石家庄和衡水最小。一般农户、高产农户、配方施肥和高产纪录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39.5、47.3、42.7、50.3 kg/kg,所对应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分别为7.8、3.2、10.8 kg/kg,存在较大的效率差。不同地区玉米氮肥偏生产力效率差以邯郸最大,邢台最小。

关键词: 夏玉米 河北平原 产量潜力 养分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低平原区水资源缺乏问题,研究不同降雨年型下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的产量、耗水组成、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试验于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2个小麦生长季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春季5个灌溉模式作为主处理(春季灌溉1水—W1、2水—W2、3水—W3和4水—W4,不灌溉作对照—W0),以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作为副处理(小麦品种衡观35、石4185和衡4399)。研究结果表明:随灌溉量的增加,产量非线性增加,产量受降雨的多少和阶段分配的影响,2年分别以3水模式(少雨年)和4水模式(多雨年)产量最高,但2012—2013年度2水模式和3水模式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的水分反应特性不同,石4185的水分反应较敏感,衡观35和衡4399 2个品种相对节水抗旱,且品种的增产潜力大;从水分利用效率看,随灌溉量的增加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再降低趋势,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下降,而且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年际差异,衡观35 2年均以2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石4185 2年均以3水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衡4399在2012—2013年以3水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2014年以1水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耗水量、阶段耗水量和耗水组成受灌水量和降雨分配的影响,灌溉量越大,对土壤水分的消耗比例越小,2年中由于降雨的分配阶段不同,阶段耗水量和耗水组成出现差异。拔节到灌浆初期2012—2013年阶段耗水量高于2013—2014年,主要消耗的分别是土壤水(2012—2013)和降雨(2013—2014)。因此,在缺水的低平原区,采用春灌2水的灌溉模式,既可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又兼顾品种的生产潜力,同时又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模式 产量 耗水组成 阶段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