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基因型谷子的RAPD分析
《种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随机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9种不同基因型谷子的遗传差异。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谷子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扩增,共得到61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389条,多态性比例达到了63.2%。聚类分析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为0.68处可将9个谷子品种划分为3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B3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3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大转录因子家族。B3家族含有B3-DNA结合结构域,通过结合特异性DNA序列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晶体结构分析显示B3-DNA结构域和Eco RII(Eco RII-N)以及Bfi I限制性酶切位点(Bfi I-C)具有相同的蛋白质折叠特性。根据结构特征和功能可将B3家族分为5个亚家族:ARF家族、ABI3家族、HIS家族、RAV和REM亚家族,这些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器官形态建成、花芽分化以及应答多种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综述了B3基因家族的结构特征和5个亚家族的主要功能作用,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提供一定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1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耐盐性评价
《作物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紫花苜蓿是一种主要绿肥作物,在改良盐碱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择中苜1号、阿尔岗金、敖汉、先行者、皇后、WL343HQ、德宝、三得利、赛迪5、惊喜10个紫花苜蓿品种,对其萌发期和生长期的耐盐性测试分析,以期为盐碱地种植适宜的紫花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用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度法,通过计算7个性状指标即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速度、单位面积田间生物量、株高、叶茎比、干鲜比和叶绿素含量,对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两种方法都表明WL343HQ、中苜1号、德宝、先行者的耐盐性好,敖汉的耐盐性最差。综合实验室和田间苜蓿的生长表现,认为灰色关联度法较综合指标法适合评价苜蓿的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杂优豆1号及双亲的光合特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夏大豆杂交种杂优豆1号及亲本(W931A和WR016)为材料,进行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合势等光合特性的测定,以探究杂优豆1号光合特性方面的杂种优势规律,为大豆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杂优豆1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在8:00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杂优豆1号与亲本相比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从而说明杂优豆1号较强利用强光和弱光的能力;从群体光合势分析,杂优豆1号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盛花期、结荚期、鼓粒期3个不同时期都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从盛花期到结荚期、结荚期到鼓粒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杂优豆1号较强的光利用能力、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菊芋幼苗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菊芋品种BY19为试验材料,分别用含0.2%、0.4%、0.6%、0.8%、1.0%NaCl的1/2 Hoangland营养液及对照清水(CK1)、1/2 Hoangland营养液(CK2)浇灌处理菊芋幼苗,以模拟滨海地区单盐胁迫条件,分析不同浓度NaCl对菊芋幼苗成活率、株高、叶片叶绿素、地上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下鲜质量、地下干质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分的增加,菊芋的各项指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0.2%NaCl低浓度胁迫时,各指标下降不明显,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当NaCl浓度为0.4%时,除地上鲜质量指标外,其余指标与CK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等指标高于CK1,且差异显著。当NaCl浓度≥0.6%时,菊芋幼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各项指标与CK1、CK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0.4%NaCl能够明显抑制菊芋幼苗生长,可作为菊芋耐盐鉴定筛选的参考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图像处理法快速测定小麦千粒质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千粒质量是小麦产量3要素之一.传统的千粒质量调查采用人工数粒、称质量的方法,既费时又容易出错.利用扫描仪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小麦千粒质量.以200dpi分辨率对小麦样品扫描成像,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样品粒数,称质量后即可计算得到样品的千粒质量数值.通过录制‘宏’,还可以实现样品的批量快速处理.本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误差小,可以大大缩短千粒质量调查所需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丙烯酰胺改良盐渍土壤的适宜用量研究
《土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渍土的改良一般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及工程措施,其中化学改良剂应用广泛。聚丙烯酰胺(PAM)作为高分子聚合物,能溶于水,并且有良好的凝聚作用,能够改良土壤物理结构,但是其用量的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设计了不同的PAM浓度梯度(0.01、0.03、0.09、0.27、0.81 g/kg)进行盆栽试验,以得到改良中度盐渍障碍土壤的较适宜PAM用量。试验结果表明:PAM在盐渍土改良中较适宜的施用量为0.09 g/kg,在此施用量下,土壤电导率为最低值,为1.63 d S/m,较对照(不施PAM)下降13.42%;土壤毛管孔隙度为45.38%,较对照增加5.35%;总孔隙度为48.44%,较对照增加5%;土壤容重为1.35 g/cm~3,较对照降低5.71%;饱和导水率为0.052 mm/min,较对照提升76.7%。而施用量为0.81 g/kg时,改良效果下降。该结果对使用PAM改良中度盐渍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盐渍土 聚丙烯酰胺(PAM) 土壤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硝化抑制剂型水溶肥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施用含有硝化抑制剂型水溶肥料对蔬菜品质与产量的影响,以温室黄瓜为对象,研究在农民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分别施用含有双氰胺(DCD)、吡啶的水溶肥对温室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含有DCD和吡啶的水溶肥分别可提高黄瓜产量5.57%和18.67%,并且除氨基酸外,二者均可明显提升黄瓜的品质。施用含有DCD和吡啶的水溶肥的处理能显著降低黄瓜中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为21.59%,34.85%;吡啶可增加黄瓜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含DCD、吡啶的水肥处理下,黄瓜中16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4.86×10-2,18.34×10~(-2)mg/g,显著低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降幅分别为39.15%,24.98%,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均下降显著,且含DCD的处理黄瓜中甘氨酸含量也显著下降。与DCD相比,含吡啶的水溶肥更有益于黄瓜增产以及品质的提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