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超声波辅助提取梨渣中酯类物质的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鸭梨渣为原料,食用酒精为溶媒,研究了梨渣中酯类物质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探索了超声功率、超声处理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酒精浓度和真空浓缩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且考察了提取条件对梨渣中多酚和糖类提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鸭梨渣中酯类物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超声功率80 W、超声处理10 min、料液比1∶10、提取温度25℃、酒精浓度95%、真空浓缩温度40℃。在此条件下,酯类、多酚和糖类提取量分别为3815.73μg/g、603.33μg/g和53.12 mg/g(鲜重)。将酒精提取液在40℃、0.1 MPa条件下进行真空浓缩,提取物浓缩液(梨营养风味剂)产量为19.05 g/100 g(鲜重),其中含有16028.34μg/g总酯、3104.88μg/g多酚和266.46 mg/g还原糖。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可有效地从梨渣中提取酯类、多酚等营养风味物质。

关键词: 梨渣 提取 超声 酯类 多酚 糖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实高产板栗新品种‘冀栗1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栗1号’是由‘燕明’ב燕山早丰’杂交选育出的中熟板栗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褐色,果面明亮,果肉淡黄色,肉质细糯,风味香甜;平均单粒质量8.40 g,最大单粒质量13.10 g;每苞含坚果2.40粒。含水量48.2%,可溶性糖含量20.1%,淀粉含量49.8%,蛋白质含量4.85%,维生素C含量0.325 mg·g~(-1);品质上。果实生育期90 d,在河北省燕山地区9月中旬成熟;果梢雄花序8.40条,母枝芽萌发率45.7%,结果枝比例71%。耐瘠薄;抗寒性和抗旱性较强;高抗栗疫病;抗栗红蜘蛛和栗蛀螟。坚果冷藏至翌年5月,腐烂率仅3.7%。适合在我国北方燕山板栗栽培区的山地、丘陵栽培。早实性和丰产性好,嫁接树第2年开花结果,第3年进入盛果期,平均产量4 730.4 kg·hm~(-2)。

关键词: 板栗 新品种 ‘冀栗1号’ 早实 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铵态氮和硝态氮对谷子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铵态氮和硝态氮营养对谷子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合理选择谷子施氮形式,采用蛭石浇灌不同氮形态营养液的方法培养谷子植株。结果表明:两种氮形态显著影响了谷子形态和生物量累积,氮形态对根形态、穗长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异。氮形态在生物量、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方面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铵态氮,硝态氮分别提高了17%的根重、32%的茎重、39%的叶重和40%的总生物量,硝态氮还提高了38%的株高和40%的叶面积;相比硝态氮,铵态氮提高了173%的叶绿素含量和12%的穗重。氮形态在根冠比和穗比重也存在极显著差异,相比硝态氮,铵态氮显著提高了8%的根冠比和44%的穗比重。以上结果表明,硝态氮显著促进谷子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的提高,在株体扩建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铵态氮显著促进谷子叶绿素合成和生殖器官建成,在功能建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铵态氮 硝态氮 谷子 形态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棚室西瓜蜜蜂授粉技术规程

中国瓜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当前棚室西瓜种植简约化发展要求,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棚室西瓜蜜蜂授粉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蜂群准备、设施及环境要求、蜂群配置、蜂群管理和田间管理等。该项规程可为棚室西瓜蜜蜂授粉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棚室 西瓜 蜜蜂授粉 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中TaABCF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新的抗小麦叶锈病基因,以被无毒小麦叶锈菌诱导的TcLr19为研究对象,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在TcLr19中克隆到抗病相关基因TaABCF,并对其进行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TaABCF基因的DNA和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3 100bp和1 885bp,包含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含有两个核苷酸结合域,具有WalkerA、WalkerB和WalkerC保守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TaABCF基因与来自乌拉尔图小麦的EMS53714.1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TaABCF基因在小麦TcLr19与小麦叶锈菌FHPL非亲和互作前期表达提高,而在感病小麦Thatcher与小麦叶锈菌FHPL的亲和互作后期表达受抑制,且在脱落酸(AB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的表达早于水杨酸(SA)处理,说明TaABCF基因参与小麦的抗叶锈反应,且对ABA和MeJA的响应要早于SA。

关键词: TaABCF 基因克隆 小麦叶锈病 表达分析 信号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AP结合1-MCP对“黄冠”梨果实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冠"梨为试材,研究自发气调包装(MAP)结合1-MCP处理(MAP+1-MCP)对"黄冠"梨在常温包装3 d后货架7 d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AP结合1-MCP处理较未包装(CK)和MAP处理可显著抑制"黄冠"梨果实乙烯释放与果心褐变,保持果实较好的硬度、色泽、可滴定酸及VC含量,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上述研究表明,MAP结合1-MCP处理能够延缓常温下"黄冠"梨果实的衰老,保持良好的果实品质。

关键词: “黄冠”梨 1-MCP MAP 品质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防制剂对黄瓜两种主要气传病害的防治效果

北方园艺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臭氧化葵花油、枯草芽孢杆菌和农抗120为供试药剂,黄瓜"德瑞特"为指示作物,研究了3种生防制剂对黄瓜灰霉病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病害发生前喷药保护,臭氧化葵花油、枯草芽孢杆菌和农抗120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0.41%、88.45%和88.70%,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0.84%、86.51%和85.55%;病害发生后喷药治疗,臭氧化葵花油、枯草芽孢杆菌和农抗120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28.72%、53.21%和56.32%,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36.99%、58.80%和58.93%。并且臭氧化葵花油和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提高黄瓜叶面积,分别增加25.23%和31.78%;单株坐果数分别增加12.15%和19.79%。3种生防制剂在病害发生前防治效果均能达到80%以上,病害发生后喷药治疗效果均低于60%,臭氧化葵花油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具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建议使用生物农药以提前预防为主。

关键词: 灰霉病 白粉病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砧木对‘小味多’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昌黎产区8个砧木(101-14、110R、188-08、3309C、5BB、5C、SO4、贝达)分别与‘小味多’的嫁接苗及‘小味多’自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小味多’葡萄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1-14、3309C为砧木的‘小味多’主干粗度显著小于其自根苗,其余6种砧木嫁接的‘小味多’主干粗度与自根苗无显著差异;以8种砧木嫁接的‘小味多’主梢粗度与自根苗无显著差异。以101-14、5C为砧木的‘小味多’果实总糖含量与自根苗无显著差异,其余6种砧木嫁接的‘小味多’果实总糖含量均显著低于自根苗;8种砧木嫁接的‘小味多’果实总酸含量与自根苗之间无显著差异。‘小味多’自根苗果皮中的总酚、单宁和总花色素含量均高于8种嫁接组合,其中以101-14、110R、3309C为砧木的‘小味多’果皮多酚含量、以101-14、5BB为砧木的‘小味多’果皮单宁含量、以101-14、3309C、5BB为砧木的‘小味多’果皮花青素含量均与自根苗无显著差异。以SO4、贝达为砧木的‘小味多’单株产量显著高于自根苗。

关键词: 砧木 ‘小味多’ 品质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苜蓿高频体胚发生及萌发成苗技术与转基因应用

西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花苜蓿的子叶或叶片为外植体,建立高频体胚发生及成苗技术体系,为苜蓿耐逆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在愈伤诱导、体胚诱导、体胚成熟与萌发等几个关键环节,分析比较培养基组分对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在SHDK培养基上诱导愈伤、MB(-/+)+ABA 0.4mg/L+PEG-6000 50g/L+蔗糖50g/L培养基上诱导体胚、Bio2Y培养基上促体胚发育成熟、1/2 MS(或SH)培养基上体胚萌发成苗的高频再生技术体系。最适条件下,每克胚性愈伤组织可产生77.9个正常萌发成苗的健康体胚。再生植株在生长箱内经过2周20℃、16h/d的光照培养后移栽温室,成活率达90%以上。利用该离体再生技术成功地将凝集素基因PPA导入苜蓿中,获得抗蚜转基因苜蓿。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体胚发生 离体再生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脲甲醛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我国华北地区小麦一次性施肥的氮肥利用率问题,设置两种氮肥(脲甲醛和尿素)的不同配比进行田间应用效果对比试验,测定及计算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随脲甲醛比例升高,冬小麦产量升高,含70%脲甲醛肥料处理(UF3)的产量比不施肥处理(CK)增加37.0%,比100%尿素处理(CCF)增加11.4%。含70%脲甲醛与100%尿素处理相比,子粒吸氮量占总吸氮量比例、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11.8%、44.7%、9.1%。70%脲甲醛处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平缓释放养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稳定、残留量低,淋溶风险较100%尿素处理降低。以脲甲醛掺混30%尿素进行一次性施肥既可增加小麦产量,又能减少硝态氮的淋溶。

关键词: 脲甲醛 冬小麦 产量 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