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草莓新品种石莓10号营养品质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加工型草莓新品种石莓10号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以石莓10号为试验材料,并以当前主栽加工品种达赛莱克特为对照,测定了石莓10号和达赛莱克特的一般营养成分、活性营养成分、色泽、质构以及芳香成分。结果表明,石莓10号的灰分、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分别为0.68%±0.21%,7.53%±0.06%,9.41±0.23,显著高于达赛莱克特(P<0.05),具有良好的口感。两者的抗坏血酸含量均较高,在50.00 mg/100g左右,无明显区别(P>0.05);石莓10号的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达赛莱克特(P<0.05),高达35.78 mg/100g,活性成分含量丰富。石莓10号果实表面色泽为深红色,亮度指数L*明显低于达赛莱克特(P<0.05)。石莓10号的硬度、弹性以及咀嚼性显著高于达赛莱克特(P<0.05),质构特性表现优异。检测的7种芳香成分中,石莓10号中己酸乙酯等5种酯类物质均优于达赛莱克特,香气比较浓郁。由此可见,石莓10号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可作为优良的加工品种应用于生产中。

关键词: 草莓 石莓10号 达赛莱克特 营养分析 营养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设施瓜菜高效栽培技术集成

中国瓜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河北省设施瓜菜连作障碍严重、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病原菌累积、瓜菜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探索出设施"西瓜+蔬菜"间套轮作高效栽培模式,生产应用节本增收效果显著。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集约化育苗、蜜(熊)蜂授粉、水肥一体化、多膜覆盖、土壤活化、病虫害绿色防控。

关键词: 设施瓜菜 高效 栽培模式 河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楂功能成分及加工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山楂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其根、茎、叶、花、果及核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从山楂的果肉、叶、核分别综述山楂的功能成分研究现状及其加工利用现状。山楂深加工及延伸山楂制品加工链条,建立绿色山楂产业链成为山楂产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山楂 功能成分 加工现状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衣剂包衣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中国植保导刊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室内人工接虫试验,初步筛选出丙硫克百威、氟虫腈、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吡虫啉等对二点委夜蛾具有一定防效的种衣剂;田间小区试验进一步证明所选种衣剂对二点委夜蛾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其中,50%丙硫克百威悬浮种衣剂的田间防效达到74.68%,50 g/L氟虫腈悬浮种衣剂、18%丁硫克百威悬浮种衣剂的防效分别为68.71%、66.01%。所选种衣剂使用安全,对玉米出苗率和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种衣剂 防治效果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肥中磷在土壤剖面中累积迁移特征与有效性差异

环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连续施用不同有机肥后土壤剖面中磷的分布规律和迁移特征,探讨不同有机肥磷投入下农田磷负荷.通过4 a连续田间定位试验,定量化研究连续施用不同有机肥后土壤剖面中磷的累积迁移特征与有效性差异.结果表明:(1)连续4 a施用不同有机肥后,肥料中磷主要积累在0~15 cm表层土壤,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连续4 a施用高量有机肥后,其带入的磷可明显迁移到15~30 cm土层,施用高量猪粪速效磷可迁移到60~90 cm土层.(2)连续4 a施用不同有机肥后,土壤表层中速效磷占全磷比例增加,且高用量与低用量之间差异显著.土壤剖面中速效磷占全磷比例的大小顺序为:猪粪处理>鸡粪处理>污泥处理>磷肥处理.(3)施用鸡粪、猪粪、污泥和磷肥后土壤表层中速效磷含量随磷投入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平缓的规律.(4)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有机肥相同磷投入下对表层土壤速效磷贡献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猪粪>鸡粪>污泥.猪粪带入磷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明显高于鸡粪、污泥和磷肥.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剖面 迁移 累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追氮量对设施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追氮量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5个氮肥追肥处理,不施、常规追氮的60%、常规追氮的80%、常规追氮、常规追氮的120%,测定不同处理对黄瓜的产量、品质、果实形态的影响,为日光温室黄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施氮肥可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与CK相比,增施氮肥可使黄瓜产量增加,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呈下降的趋势,其中80%CF处理产量最高,为122 366 kg/hm~2;黄瓜果实可溶性糖、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施氮量为常规施氮量的80%时含量最高;与CK相比,随追氮量的增加黄瓜果实和植株中氮素含量都有所增加,以80%CF最为显著(P<0.05),但120%CF处理氮素含量较CF低;各处理间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等,在温室土壤有机氮含量139.30 mg/kg条件下,推荐使用施氮量为393.96 kg/hm~2。

关键词: 施氮量 黄瓜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砧木对河北昌黎产区‘马瑟兰’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瑟兰’嫁接8个砧木(‘101-14M’‘110R’‘188-08’‘3309C’‘5BB’‘5C’‘SO4’‘贝达’)组成的8个嫁接组合及‘马瑟兰’自根为试验材料,研究8个砧木对昌黎产区‘马瑟兰’葡萄生长、光合作用、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瑟兰’嫁接‘5C’‘5BB’‘SO4’的主干粗度与‘马瑟兰’自根无显著差异,而其余5种砧木降低‘马瑟兰’的主干粗度;8种砧木嫁接的‘马瑟兰’主梢粗度与自根无显著差异。以‘101-14M’‘110R’‘SO4’‘贝达’为砧木的‘马瑟兰’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自根无显著差异,其余5种砧木嫁接的‘马瑟兰’Pn显著小于自根。以‘101-04M’为砧木的‘马瑟兰’果实总糖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马瑟兰’自根,其余7种砧木嫁接组合的‘马瑟兰’果实总糖质量分数与自根无显著差异;8种砧木嫁接的‘马瑟兰’果实总酸质量分数与自根均无显著差异;以‘101-04M’‘3309C’‘5BB’‘贝达’为砧木显著提高‘马瑟兰’果皮中多酚质量分数;‘110R’‘3309C’‘贝达’为砧木显著提高‘马瑟兰’果皮单宁质量分数;‘101-14M’‘5BB’为砧木显著提高‘马瑟兰’果皮花青苷质量分数。‘马瑟兰’嫁接‘101-14M’‘110R’‘5C’‘SO4’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62、2.80、2.90、2.84kg,与自根(2.71kg)无显著差异,以‘188-08’‘3309C’‘5BB’‘贝达’为砧木的‘马瑟兰’单株产量显著低于自根。

关键词: ‘马瑟兰’ 砧木 品质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桃新品种“秋燕”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晚熟桃新品种"秋燕"是从"燕红"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的。果实发育期约130d。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97g,最大410g;果实表面90%以上着深红色;果肉黄白色,具红色素,硬溶质,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粘核;果实硬度12.2kg·cm-2,耐贮运;自花结实,丰产。

关键词: 品种 选育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量对温室滴灌番茄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生育时期干物质生产动态规律,探索高产高效的科学施肥模式,以标准冲施肥(含N量16%,含P_2O_5量5%,含K_2O量19%)为施肥种类,施肥量以N素为基准分为4个肥料处理水平,即F1(高肥)、F2(中肥)、F3(低肥)、F4(不追肥),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施肥量呈"抛物线"关系,当N施量为290.6 kg/hm2(F2)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7 776.93 kg/hm2和49.27 kg/m3,说明适量施肥可提高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但肥料生产效率(PFP)在施肥量为(N)41.4~539.9 kg/hm2范围内呈现负指数降低趋势。植株干物质累积量表现出F2处理>F1处理>F3处理>F4处理。果实干物质累积进程符合logistic函数轨迹,中肥处理比高肥、低肥处理提前进入快速累积期,使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比其他处理长1~8 d。全株总干物质转移量对果实贡献率为1.97%~6.96%,说明果实干物质高达90%以上依靠株体自身光合作用填充。因此,番茄结果期加强水肥的供给是必要的。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滴灌 番茄 施肥 logistic函数 干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层重构对连作棉田土壤理化性状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黄河流域连作棉田常年旋耕导致犁底层变厚变硬,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养分在表层富集,病害加重等问题,探讨土壤耕层重构技术在黄河流域棉区生产上的可行性。试验于2014和2015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威县试验站进行,在连作棉花20年的土壤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了T1(0~15 cm与15~30 cm土壤互换)、T2(0~20 cm与20~40 cm土壤互换,同时松动40~55 cm土壤)、T3(0~20 cm与20~40 cm土壤互换,同时松动40~70 cm土壤)、CK(旋耕15 cm)4个处理,调查土壤理化性状、棉花生育性状、田间杂草与病衰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在20~40 cm土层T2处理容重两年较CK分别降低0.13 g cm–3与0.15 g cm–3;20~40 cm土层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T2与T3显著高于T1与CK;灌水(雨)后深层土壤蓄水量增加,播种后40~60 cm与60~80 cm土层蓄水量T2较CK 2014年增加3.5 mm、5.5 mm,2015年增加6.7 mm、3.4 mm,在蕾期干旱时0~20 cm与20~40 cm土层蓄水量T2较CK 2014年高6.6 mm、8.7 mm,2015年高4.2 mm、9.2 mm。耕层重构后棉花根系量显著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表现出开花期前低、开花期后高的趋势;耕层重构处理单株铃数、单铃重、皮棉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T2皮棉产量两年较CK分别增加6.1%、10.2%。耕层重构对灭除田间杂草具有明显效果,T2处理病衰指数两年分别降低41.7与31.9个百分点。适宜的土壤耕层重构方式(T2)是解决连作棉田问题、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耕层重构 土壤理化性状 棉花发育 病衰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