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滨海盐土区4种典型耐盐植物盐分离子的积累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雅辉 1 ; 王秀萍 2 ; 刘广明 2 ; 孙建平 2 ; 姚玉涛 2 ; 杨雅华 3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植物耐盐研究重点实验室);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植物耐盐研究重点实验室);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植物耐盐研究重点实验室);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滨海盐土;植物材料;盐分离子;吸收与积累

期刊名称: 土壤

ISSN: 0253-9829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782-7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筛选降盐效果优良的适宜植物材料以合理利用耐盐植物改良滨海盐碱地,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系统探究了盐地碱蓬、田菁、红麻和高丹草的盐分离子积累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地上生物量在成苗期和成熟期均为总生物量的80%以上,且大小为田菁>红麻>盐地碱蓬>高丹草。高丹草和红麻对K+、Ca2+的吸收运输能力最强,盐地碱蓬和田菁对Na~+的吸收运输能力最强。根据各盐分离子占植物积累总盐分的比例,高丹草对K+积累量高于其他离子;田菁在成苗期主要积累K+,在成熟期主要积累Cl~–和Na~+;红麻主要积累Cl~–和K+;盐地碱蓬主要积累Na~+和Cl~–,其体内的Na~+和Cl~–分别占积累盐分总量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余植物。从成苗期到成熟期的生长过程中,盐地碱蓬表现出Na~+积累比例持续下降,Cl~–积累比例逐渐升高的趋势;田菁和高丹草表现为Na~+和Cl~–积累比例均升高;红麻的Na~+和Cl~–积累比例则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盐地碱蓬、田菁和红麻是滨海盐土改良的优良植物材料。

  • 相关文献

[1]生物炭添加对滨海盐土柳枝稷生长的影响. 侯新村,胡艳霞,孙宇,朱毅,杨志臣,郑瑞伦. 2020

[2]复合改良物料对滨海盐土的改土降盐效果与综合评价. 张晓东,李兵,刘广明,孙建平,鲁雪林,王秀萍. 2019

[3]3种耐盐植物对滨海盐土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雅辉,孙建平,马佳,姚玉涛,吕晶晶,张宏伟. 2021

[4]梯度滨海盐土对费菜生长指标及Na~+、K~+分布的影响. 张国新,刘雅辉,李强,王秀萍,鲁雪林,薛志忠.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