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种准确测定土壤根结线虫种群数量的方法
《植物保护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一种准确测定土壤根结线虫种群数量的方法,采用NaOCl消解附着在土壤病残体上的根结线虫卵囊与线虫常规离心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不同NaOCl浓度、离心时间对根结线虫回收效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测定条件,并与浅盘法、离心法、Byrd法等线虫常规分离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9个NaOCl处理浓度中,1.0%~2.5%NaOCl处理对土壤根结线虫的回收效率显著高于3.0%NaOCl处理,达到71.6%~99.4%。在1.0%、1.5%、2.0%和2.5%NaOCl处理30 s后,分别离心2~5、2~3、2~3 min和2 min对根结线虫的回收效率明显高于其它时间处理,在每50 m L土壤平均接种976粒线虫卵的人工病土中,上述处理分离线虫数量分别达到804.3~930.0、810.7~838.7、843.7~867.0和820.7。本研究的改良方法对自然病土中根结线虫的分离数量分别是浅盘法、离心法和Byrd法的29.3、13.4和2.1倍,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根结线虫的分离效率,可准确测定土壤根结线虫种群的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处理对黄冠梨花斑病发生及钙含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钙与黄冠梨果面花斑病发生的关系,于套袋前用硝酸钙对黄冠梨进行处理,统计花斑病发生率并测定各形态钙的含量。结果表明:硝酸钙处理的果实花斑病发生率降低,其中浸果和叶面喷施与套3层袋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不套袋果实。花后40~80 d,硝酸钙处理后果皮中总钙、水溶性钙含量都高于套3层袋的对照,并且通过浸果方式处理的果实这2种钙的含量明显高于套3层袋的对照。花后90 d至果实成熟,硝酸钙处理的总钙和水溶性钙含量均明显低于不套袋果实。硝酸钙处理能不同程度的增加Na Cl溶性钙和HCl溶性钙的含量,但对HAC溶性钙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钙处理可增加总钙以及水溶性钙、Na Cl溶性钙和HCl溶性钙含量,果实中这些钙浓度的变化与其花斑病发生率的降低有密切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番茄叶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茄叶霉病菌为靶标,采用孢子萌发法,研究了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番茄叶霉病菌毒力的影响,并对该混合物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质量比2∶1混配后,对叶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毒力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94;在田间试验中,该组合(2∶1)在240~300g a.i.·hm~(-2)的剂量下,对番茄叶霉病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1.96%~89.09%,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WG 120g a.i.·hm~(-2)相比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这2种药剂的混用能够发挥不同药剂的作用特点,增强杀菌活性,对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啶酰菌胺 吡唑醚菌酯 番茄叶霉病菌 增效作用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凋落物和种子位置对冰草种苗建植的影响
《种子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冰草是禾本科植物,是重要的防风固沙和饲草资源。本试验研究了凋落物与种子位置对冰草萌发阶段与早期生长阶段的影响,为天然草地管理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冰草种子位置对出苗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覆土的比不覆土的低34.1%。种苗存活率与叶片数目对种子位置不敏感,覆土与不覆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种子位置对株高和生物量有影响,覆土会抑制种苗的高度,增加种苗的生物量。凋落物对冰草种子的发芽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作用会随凋落物的量的增加而加强,与对照相比,50,100,200 g/m~2凋落物时的出苗率分别增加了18.1%、25.6%、34.3%。凋落物对冰草种苗的存活率和叶片数目没有影响,但对株高和生物量有影响,且对株高的影响要比对生物量的影响大。在一定范围内,少量凋落物对株高有抑制作用,量多时表现为促进。凋落物对生物量的影响虽然不是很明显,但量多时明显比量少时的的干重量要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功能列当生防镰刀菌的筛选及种类鉴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种植的烟草上采集的感病弯管列当植株,从中分离得到20株镰刀菌,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根和灌根法对小麦、玉米、棉花、向日葵、番茄、烟草、辣椒、茄子、西瓜、甜瓜等作物和蔬菜进行了安全性检测,筛选出对主栽作物和蔬菜安全且具有促生作用的4个菌株。其中菌株Br-2对烟草、辣椒、西瓜有显著促生作用,且对弯管列当的防治效果最好:施用菌株Br-2后烟草、辣椒、西瓜增高分别为123.53%、62.16%、28.95%;其发酵上清液对弯管列当种子萌芽抑制率为71.79%;小区试验中对弯管列当的寄生率防效为50%,寄生度防效为79.38%;田间试验中对弯管列当的寄生率防效为58.27%,寄生度防效为75.70%。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r-2为尖孢镰刀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飞虱传播的一种小麦病毒病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中利用灰飞虱接种小麦时出现一种新的病毒病症状,鉴定表明其病原为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BYSMV)。采用生物学测定、电镜观察、RT-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的方法,明确了该病毒的粒体特性、危害症状及田间发生情况。接种试验表明该病毒通过灰飞虱传播,接种7~10 d后小麦新生叶片出现黄色斑点、斑驳,继而发展成黄色条纹,叶片对生且细而窄,重病株新叶扭曲,叶鞘不能伸长,病株矮化。对小麦病叶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中存在大量弹状病毒粒子,病毒粒体大小为(315~353)nm×(46~57)nm。利用特异性引物从病株总RNA中扩增出565 bp基因片段,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与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BYSMV)Zanjan-1分离物聚合酶(L)基因对应序列的一致性为97%,与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NCMV)L基因对应序列的一致性为78%~79%。对采自河北邯郸、石家庄、保定、唐山的31株样品进行RT-PCR检测,25株检测到BYSMV,7株检测到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其中5株为2种病毒复合侵染,结果表明BYSMV的田间分布较广。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YSMV-Lab/TS/ZX/QY 4个分离物与本研究的BYSMV亲缘关系密切。BYSMV是我国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弹状病毒,并已形成危害,暂定名为小麦黄条纹矮缩病,应加强流行动态监测。
关键词: 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 小麦 病原鉴定 症状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槐花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槐花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造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考察槐花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脏器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血清IL-2、IL-4、IL-6、TNF-α、TNF-γ水平、溶血素水平和溶血空斑形成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槐花多糖能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溶血素含量和溶血空斑形成数量,促进细胞因子IL-2、IL-4、IL-6、TNF-α、TNF-γ分泌。槐花多糖具有免疫增强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ω-黑麦碱基因沉默对小麦1B/1R易位系加工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ω-黑麦碱是造成小麦1B/1R易位系加工品质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ω-黑麦碱基因沉默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品种金禾9123,获得3个T_0代转基因植株,再经连续的扩繁和PCR检测,获得纯合转基因T_4代株系。酸性PAGE检测结果表明,这些纯合转基因株系中ω-黑麦碱的总表达量平均下降53%。这些ω-黑麦碱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株系的面筋指数、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均显著提高,而其农艺性状,如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均没有受到不良影响,说明沉默ω-黑麦碱基因可以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小麦1B/1R易位系的加工品质。
关键词: 小麦1B/1R易位系 黑麦碱 RNA干扰 基因沉默 加工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