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5个苹果砧木品种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耐寒性评价

果树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寻适宜评价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方法,将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冻害指数相结合而快速准确判断植物的抗寒能力.[方法]以SH1、Y-1、B9、M9T337和M26的1 a生深度休眠期的枝条为试材,对其进行-15℃、-20℃、-25℃、-30℃、-35℃、-40℃低温冷冻12 h,测定低温胁迫后的相对电导率,利用Logistic方程确定LT50的大小,同时采用目测法计算相应胁迫温度下的冻害指数.[结果]经低温胁迫,5个苹果砧木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相对电导率与胁迫温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确定的SH1、Y-1、B9、M9T337和M26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6.0℃、-32.7℃、-40.1℃、-23.4℃和-31.3℃.冻害指数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呈不等幅度的上升趋势且在某一低温区出现突然越级的现象.[结论]利用低温半致死温度和冻害指数法可简单快速评价苹果砧木枝条的抗寒性.综合得出,5个苹果砧木枝条的抗寒能力依次为B9> SH1> Y-1> M26> M9T337.

关键词: 苹果砧木 抗寒性 相对电导率 半致死温度 冻害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种质资源籽粒表型与品质性状评价及其相关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通过籽粒表型来预测籽粒品质情况,本研究测定了238份胡麻资源的8个籽粒表型指标和7个品质性状,探索了它们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源中籽粒黄度、表面积、千粒重和木酚素含量变异较大,籽粒周长、粒长、粒宽和含油率变异较小。中国育成品种的平均籽粒亮度、亚油酸和木酚素含量最大,中国地方品种的平均籽粒红度、黄度、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最大;国外品种的平均籽粒长度、宽度、周长、表面积、千粒重、含油率和亚麻酸含量均最大。黄粒资源的籽粒亮度、黄度、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木酚素含量和含油率均比棕粒资源的大。籽粒长度、宽度、周长和表面积的增加有利于千粒重的提高;籽粒越大,红度越低,含油率就越高。籽粒越长、越饱满、亮度和黄度越大,其棕榈酸含量越高;籽粒越大越饱满,黄度越低,油酸含量越高;籽粒短小、干瘪的胡麻亚油酸和木酚素含量越高;籽粒越大、黄度越高的品种亚麻酸含量越高。因此,可通过对胡麻籽粒形状和种皮颜色的选择实现对胡麻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为胡麻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胡麻 籽粒形态 品质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叶黑柴胡与窄竹叶柴胡染色体核型比较分析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0

摘要:比较研究药用植物小叶黑柴胡和窄竹叶柴胡染色体核型。采用常规制片方法结合显微摄影对小叶黑柴胡和窄竹叶柴胡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小叶黑柴胡与窄竹叶柴胡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 n=12,核型均为1B型。小叶黑柴胡核型公式是K (2n)=2X=12=5 m+1 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6.79%;窄竹叶柴胡核型公式是K(2n)=2 X=12=6 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4.66%。说明小叶黑柴胡与窄竹叶柴胡染色体核型分析为2种药用柴胡的细胞学研究提供了数据。

关键词: 小叶黑柴胡 窄竹叶柴胡 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硅调控葡萄生理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大田葡萄品种‘梅鹿辄’为试材,采用大田喷施硅酸钾与室内低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葡萄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外源硅酸钾调控葡萄生理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探讨其提高葡萄抗寒性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葡萄Inv活性被抑制,而其它指标则升高;喷施硅酸钾可显著降低低温胁迫下葡萄叶片的MDA含量,且当硅酸钾浓度为0.75%时对低温的损伤缓解作用最大;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Inv、SPS活性及SS净活性均随硅酸钾浓度的升高而显著提高,但是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硅酸钾浓度为0.50%时最大,其它指标均在浓度为0.75%时最大;通过葡萄叶片各抗寒指标的隶属度值与综合评价指标看出,始花期0.75%的硅酸钾处理后葡萄抗寒性最强。综合分析,喷施硅酸钾可提高低温胁迫下葡萄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加快蔗糖转运及代谢速率,缓解活性氧累积,增强其耐寒性。

关键词: 硅酸钾 葡萄(Vitis) 低温胁迫 蔗糖代谢酶 渗透调节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高丹草新品系在甘肃半干旱区筛选试验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0

摘要:为筛选在半干旱区适应性强的高丹草新品系,2017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的定西市,以主栽高丹草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为对照,对6个高丹草新品系进行了田间小区筛选试验。以生产干草和青饲为终端利用途径,所有参试材料按春播刈割两茬利用方式种植管理,对主要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分蘖数、草产量、鲜干比和糖锤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所有参试材料在当地能正常生长,生育期84~114 d,倾斜率和倒折率均为0,只有晋牧1号和LC-2微感黑穗病。②LC-1糖锤度最高,为4.85%,较晋牧1号高10.73%;LC-2糖锤度最低,为2.56%。③JC16-1全年干草产量最高,达23 956.05 kg/hm~2。综合分析认为,在6个高丹草新品系中,JC16-1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的适应性更好。

关键词: 高丹草 新品系 半干旱区 田间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塘甜瓜绿色简约化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2020

摘要:旱塘甜瓜产区是我国最西北露地厚皮甜瓜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年种植规模达4万hm~2.为了促进我国西北旱塘甜瓜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介绍了机械化做塘、适宜品种与栽培茬口选择、水肥管理、植株调整、果实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可为当地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瓜 旱塘 绿色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灌时期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节水灌溉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补灌对砂田西瓜提质增效与水肥高效利用的协同效应,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砂田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西瓜关键生育时期设置4个补灌处理(CK:西瓜生育期无补灌;W1:西瓜伸蔓期补灌;W2:西瓜坐果期补灌;W3:西瓜膨果期补灌),所有处理补灌量均一致,即45 m~3/hm~2,研究不同时期补灌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砂田西瓜坐果期补灌较对照增产32.74%,果实中糖和边糖含量分别提高了5.58%和9.80%,Vc含量提高了21.25%,且糖分梯度最低.同时,坐果期补灌有利于促进氮素从西瓜营养器官向果实的转运,果实氮素积累量较对照提高了41.62%,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35.48%.水分利用效率也随着西瓜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坐果期补灌处理的西瓜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了25.13%.在砂田西瓜坐果期进行补灌可有效提高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率.

关键词: 补灌 砂田 西瓜 产量 品质 水氮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NKI期刊视域下降解地膜研究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摘要: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87—2018年国内降解地膜研究态势。结果显示:降解地膜研究文献数量偏少,近10年来其速度和数量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域全国各地区均有涉及,新疆、甘肃、山东是研究靠前的3个地区;研究情报源分布较为广泛,但高质量载文期刊较少;研究人员分散不稳定,核心作者不突出;科研和教学单位是主要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多为应用降解地膜后对土壤水热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而在降解机理、环境安全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建议降解地膜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应满足"五性一配套"综合体系,即:功能性、操作性、可控性、经济性、安全性和配套性。

关键词: 降解地膜 文献计量 CNKI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方式对高寒阴湿旱作区马铃薯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20

摘要:以陇薯3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马铃薯主产区定西高寒阴湿区试验观察了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方式在不同生育期对马铃薯形态建成的影响不同。小垄种植方式下覆膜对不同生育时期株高、茎粗影响显著,但对叶片SPAD值影响不明显。无论采取大垄覆膜双行还是小垄覆膜单行,均能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小垄覆膜单行种植块茎折合产量最高,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27.74%;大垄覆膜双行种植次之,块茎折合产量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23.64%;小垄液体地膜单行种植居第3,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11.49%。大垄覆膜双行种植、小垄覆膜单行种植、小垄液体地膜单行种植分别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收5 470.5、6 352.5、1 291.5元/hm~2。综合分析,小垄覆膜单行种植方式更适宜在高寒阴湿旱作区乃至同类型地区小型农业合作社或者家庭种植户马铃薯轻简化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方式 产量 经济效益,高寒阴湿旱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stVosA1转录因子基因在调控小麦条锈菌耐高温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冷凉生态区气传真菌病害,病原菌在越夏易变区(即秋季菌源基地)的越夏情况决定了冬季繁殖区条锈菌的初侵染菌源。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极易受到温湿度关键气象因子的影响。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小麦条锈菌越夏海拔下限逐年下降,且越夏区范围进一步扩大,说明条锈菌耐高温胁迫能力增强,给未来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及制定防治策略带来了全新挑战。真菌特有的Velvet转录因子家族中VosA基因参与了真菌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的调控,但关于该转录因子在条锈菌耐高温性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温度敏感菌系蓬9和耐高温菌系A4在侵染寄主过程中PstVosA1基因均受高温胁迫诱导表达,但耐高温菌系PstVosA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温度敏感菌系蓬9。利用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HIGS)沉默小麦条锈菌耐高温菌系A4中的PstVosA1基因能显著降低在高温(21℃)接种条件下的平均发病严重度、孢子堆密度和生物量。研究结果说明PstVosA1基因正调控小麦条锈菌耐高温胁迫反应过程,增加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利于增强小麦条锈菌耐高温性。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转录因子 耐高温反应 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IG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