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俄罗斯优质牧草品种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草业科学 2004 CSCD

摘要:对从俄罗斯引入的 4 9个牧草品种进行试种筛选试验。通过 2年试验初步认为适于当地的高产优质豆科牧草品种为 0 2 - 2 9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禾本科牧草品种为 0 2 - 2 7无芒雀麦Bromusinennis ;适于岗坡瘠薄土壤的禾本科牧草品种为 0 2 - 14披碱草Elymusdahuricus;适于低湿易涝地的禾本科牧草品种为 0 2 - 2 3草芦Phalarisarudinacea ;适于饲喂猪、鹅等家畜的多汁、高产一年生牧草品种为 0 2 - 4 7欧洲菘蓝Isatisindigotica。

关键词: 牧草 引种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田杂草发生动态及化学除草体系对比试验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摘要:论述了大豆大垅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田杂草发生动态及作物对杂草的抑制能力,表明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的数量偏多,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控草作用。控草时间在大豆播种后50~60d,即7月中下旬。大垅窄行密植对阔叶杂草抑制较明显。表明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的数量偏多,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控草作用。控草时间在大豆播种后50~60d,即7月中下旬。大垅窄行密植对阔叶杂草抑制较明显。同时进行了大面积化学除草示范,形成杂草生态及化学调控的新体系。

关键词: 大豆 大垅窄行密植 杂草 化学除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科异属砧木嫁接对茄子抗病性及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4

摘要:本试验以番茄为砧木,茄子为接穗,对嫁接后茄子的植物学特性、品质、抗病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嫁接苗与自根苗相比,嫁接苗长势明显增强,在株高、株幅、果长、果径及单果重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增加,只是在果实颜色上比对照略微变浅,但并不改变主体颜色;嫁接后植株的果实品质在干物质、蛋白质、Vc、碳水化合物含量方面比自根苗的果实略有增加,但差异不大;在抗病性方面嫁接苗比自根苗表现出明显的抗黄萎病特性。

关键词: 番茄 茄子 嫁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黄萎病病原菌研究

植物保护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在黑龙江省保护地番茄上发现一种番茄植株黄萎病害,从其病茎上分离得到10个菌株。将其接种番茄幼苗,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到该菌。经鉴定,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llium dahliae Kleb)。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最适范围20-25℃,以22.5℃生长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5℃。病菌菌丝在pH4-8都能生长,以pH 5生长最好。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番茄黄萎病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ATP含量变化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中国马铃薯 2004

摘要:对水分胁迫下马铃薯叶片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ATP含量有增有减,但品种抗旱性愈强,ATP含量愈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b比值、ATP含量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50、-0.8509、+0.7945,P<0.01。因此,这些指标可用于马铃薯不同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关键词: 马铃薯 水分胁迫 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 ATP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水稻种子芽率的因素及其提高对策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亚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评价利用

中国麻业 2004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亚麻生产、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生态类型、搜集保存、鉴定评价以及种质资源的利用创新成果。

关键词: 亚麻 遗传多样性 收集 保存 评价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繁育材料贮藏技术简述

中国林副特产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线虫5号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通报 2004

摘要:大豆新品种“抗线虫 5号”是有效解决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第一积温带大豆孢囊线虫危害的大豆品种。“抗线虫 5号”大豆为亚有限结荚习性 ,生育期 12 0d ,蛋白质含量 41 18% ,脂肪含量 19 75 % ,高抗大豆孢囊线虫 3号生理小种 ,抗旱、耐盐碱 ,可重迎茬种植 ,高产稳产性较强。该品种在黑龙江省西部风沙盐碱干旱区种植应加强水肥管理。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种植应喷施矮壮素防止徒长。

关键词: 抗线虫5号 培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胚亚麻(Linum usitatissmum L.)利用的研究

中国麻业 2004

摘要:本试验对亚麻双胚实生苗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同时进行了亚麻染色体加倍技术的深化研究,确定了现蕾期用0.05%秋水仙碱24小时处理单倍体亚麻苗的最佳时期,并获得了多份加倍材料。本文阐述了双胚亚麻无融合生殖的意义和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亚麻 双胚亚麻 无融合生殖 染色体加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