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花药培养提纯粳稻不育系XG111A和保持系XG111B
《西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对粳稻BT型不育系XG111A和保持系XG111B进行提纯改良。结果表明,低温6~8℃预处理3~18 d,有助于花药愈伤诱导率的提高,尤以低温预处理8 d,愈伤诱导率最高;35~50 d诱导愈伤的分化率最高,XG111A和XG111B的分化率分别达到22.5%和30.2%。经花药培养后,不育系和保持系株系内整齐度均得到显著提高:不育系的不育花粉率为100%,原供体对照为99.58%。保持系的花培后代植株90%以上都具有原供体植株的典型特征,且后代的性状遗传稳定,另有部分株系优于原供体植株。
关键词: 粳稻 花药培养 提纯 不育系XG111A 保持系XG111B


镇油5号油菜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性状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为了明确镇油5号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促进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研究,开展了镇油5号不同播期下的密度试验和不同品种的播期试验。结果表明:镇油5号具有较强的耐迟播能力和较高的产量水平。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密度对镇油5号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较高的密度(60万株/hm2、75万株/hm2)对镇油5号的产量有较强的补偿作用。随着密度的增加,镇油5号株高、茎粗等性状明显下降,但由于其茎秆柔韧性好,对机械化收割更为有利,说明镇油5号对机械化作业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26种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孢子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植物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26种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孢子的形态特征,从孢子形态学角度佐证了这些类群在系统演化中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这26种植物的孢子在形态、近极面形状及孢壁纹饰等方面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在孢子大小和表面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其分布等方面又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种间遗传的相似性及遗传分化。


杂交水稻粤优938杂种纯度的基因功能标记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快速有效鉴定杂交水稻粤优938种子纯度的方法,利用广亲和基因5-n基因功能标记方法,设计了引物S5136F/S5136R,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粤优938的父本、母本,分别获得了长度577 bp、441 bp的条带,杂种F1代获得了长度为441 bp和577 bp的2条带,并结合田间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粤优938的分子标记和田间鉴定的纯度分别为89.5%和89.4%,2种方法鉴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利用S5136基因功能标记检测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具有可行性。


打造城市菜篮子 成就秀山致富梦
《江苏农村经济 》 2011
摘要:2009年初,海门市海门镇秀山村被列为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实施村。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