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过表达AtNEK6转基因烟草的耐旱耐盐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NEK6基因编码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具有调控植物细胞周期蛋白基因表达和乙烯信号转导的功能,与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相关。将拟南芥At NEK6基因导入烟草,利用甘露醇和Na Cl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环境对T2代转基因烟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胁迫处理条件下,转基因烟草根长、侧根数和鲜重显著高于野生型;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烟草根长、侧根数和鲜重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耐盐性;胁迫处理的转基因烟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值(Fv/Fm)、SOD和CAT活性以及Pro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MDA含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进一步证明了At NEK6基因能够促进烟草的生长和提高转基因烟草对于干旱与盐碱的抵抗能力。
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产生种类繁多的抑菌物质,可以有效的抑制真菌和细菌的活性。近几年来,关于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制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大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全基因组信息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制的相关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落酸和乙烯利与采后梨枣生理及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脱落酸(ABA)和乙烯利与采后梨枣生理及质量指标的相关性,为梨枣保鲜及其预防衰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清水、乙烯利和ABA分别浸泡鲜梨枣后在0℃条件下保存形成A、B和C3个试验组,测定各试验组梨枣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6个生理指标及好果率、果实硬度两个质量指标,用综合相关系数法分析ABA和乙烯利对各指标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A组中,指标组1各生理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为脂氧合酶(LOX)含量>乙烯释放量>ABA含量;指标组2各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为果实硬度>呼吸强度>好果率>POD活性>CAT活性,两指标组间的综合相关系数为-0.4988,相关不显著(P>0.05)。B组中,指标组1各生理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顺序与A组相同,但乙烯释放量和ABA含量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作用较A组大;指标组2各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为呼吸强度>好果率>果实硬度>POD活性>CAT活性,两组间的综合相关系数为-0.9851,相关极显著(P<0.01,下同)。C组中,指标组1各生理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为乙烯释放量>LOX含量>ABA含量,乙烯释放量和ABA含量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作用显著高于A组(P<0.05);指标组2各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为好果率>果实硬度>呼吸强度>CAT活性>POD活性,两组间的综合相关系数为-0.9044相关极显著。【结论】引起梨枣软化衰老的主要因素是采后梨枣内源性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增加,有效抑制其增加是防止梨枣鲜果软化衰老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梨枣 脱落酸 乙烯利 果实软化衰老 生理指标 质量指标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动研究导向下的农业技术扩散及其影响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对农民认知存在偏差、农民自身原因以及社区内技术扩散渠道不畅,是常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阻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有效应用。在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中,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进行全过程的合作试验、示范,技术人员的固有认知、态度和沟通等方面均有显著变化;农民在土地增产、收入增加的同时,识别问题、选择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得到提高,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基于农民在试验过程中的彼此合作,社区内技术扩散通道更加顺畅,扩散环境得以改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对氮磷钾营养的响应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1—2012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农业试验基地的大田定位试验,2013年在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下,以晋杂23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料,设置NPK、PK、NK、NP和CK(不施肥)5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土壤养分耗竭条件下氮磷钾肥对粒用高粱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后76 d,NPK、PK、NK和NP处理最大叶叶面积分别比CK增加18.7%、4.1%、17.9%和16.6%,单株总功能叶面积分别比CK处理增加54.1%、18.4%、47.4%和48.2%;整个生育期施肥处理对叶片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自出苗后121 d,各施肥处理对茎干物质累积具有显著影响。NPK、PK、NK和NP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93.8%、35.5%、91.2%和78.1%。自出苗后100 d,CK和PK处理叶片中的N含量显著低于NPK、NK和NP处理,此时CK和NK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P含量。在收获期,CK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中N含量。CK、PK和NP处理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而支链淀粉含量下降,导致直链/支链比值相应增加。施氮肥处理(NPK、NP、NK)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CK和PK处理;NPK处理分别提高了73.9%和40.3%。NPK处理籽粒单宁含量比CK和PK处理分别提高15.6%和22.7%。研究表明,不施肥和不施氮肥显著降低了粒用高粱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氮磷养分吸收以及籽粒中支链淀粉、蛋白质和单宁含量,不施肥和不施氮对高粱的影响明显大于不施磷或不施钾,平衡施肥有利于粒用高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关键词: 粒用高粱 氮磷钾养分 养分吸收 籽粒产量 籽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武铠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闪蛱蝶亚科属间及种间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采用PCR步移法对武铠蛱蝶Chitoria ulup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基于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了38种鳞翅目昆虫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武铠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279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长度为391 bp的A+T富含区,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已知近缘种昆虫相同。武铠蛱蝶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很高的A+T含量(79.9%)。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COII以TTG作为起始密码子,COI以CGA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均为昆虫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COII和ND4基因使用了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基因均以典型的TAA为终止密码子。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与其他多数鳞翅目昆虫一样,武铠蛱蝶的A+T富含区中有一段由ATAGAA引导的保守的多聚T结构,长度为21 bp,并散布着一些长短不一的串联重复单元。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总科级别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卷蛾总科+(凤蝶总科+(螟蛾总科+(夜蛾总科+蚕蛾总科+尺蛾总科)));在蛱蝶科物种中,武铠蛱蝶与猫蛱蝶Timelaea maculate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基于分子标记构建的鳞翅目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TaABP1-D的表达与染色体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长素影响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auxin binding protein)作为一种生长素受体,在质膜上生长素诱导的快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小麦中已经克隆获得了TaABP1-D,但其在细胞中的作用位置以及在染色体的定位情况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系统对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TaABP1-D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ABP1-D蛋白为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和信息学方法,将TaABP1-D定位在小麦5D染色体长臂的近着丝粒位置上,距两侧EST标记BE490079和BE405060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1 c M和0.28 c M。
关键词: 小麦 TaABP1-D 亚细胞定位 信息学 染色体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常态下省域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当代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类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研究参考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一百多年来,冯·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指导着城市郊区的土地利用和农业布局.随着交通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孤立国的假设条件发生改变,需要探讨当代城市郊区的土地利用与农业结构规律和影响因素.本文以晋城市郊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投入与产出集约化水平,将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分为低集约化、中度集约化、高度集约化三个集约水平;探讨了影响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因素;研究表明:城市郊区呈现出板块状格局为主、圈层结构为辅的土地利用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季覆盖物对山西野生狗牙根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塑料薄膜覆盖、遮阳网覆盖和草帘覆盖,观测野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返青初期叶片、茎和根茎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测定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以揭示不同覆盖处理下狗牙根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经覆盖处理的狗牙根返青率在88.67%以上,而未覆盖的狗牙根植株全部死亡;草帘覆盖处理的狗牙根草坪盖度、株高、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遮阳网覆盖,而丙二醛含量及质膜透性显著低于遮阳网覆盖,效果最好;塑料薄膜次之,遮阳网较差。狗牙根各器官对覆盖物的响应表现出根茎>叶片>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预处理麦长管蚜对吡虫啉致死效应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低温预处理对吡虫啉致死效应的影响,室内选择麦长管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接触法首先试验了5℃低温预处理是否对吡虫啉毒力有影响,随后研究了5℃预处理时间(1、2、3、4h)和5、10℃下预处理后用药的间隔时间(1、3、5h)对吡虫啉致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5℃预处理2h可显著降低吡虫啉的毒力,这种负效应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随低温处理后用药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弱,不同低温对吡虫啉致死效应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论为科学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