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科学数据共建共享模式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科学数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数据共建共享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介绍了几种国际科学数据共建共享的模式,总结经验,对我国科学数据共建共享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科学数据 共享模式 开放获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当前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当前中国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情况,通过讨论和对比海岸带与其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并对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海岸带 生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菌灵在香草兰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推荐浓度:416.7mg·L-1)、2N、4N3个施药浓度,以植株喷药和土壤喷药两种方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香草兰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6~9.0d;植株喷药后多菌灵在香草兰茎、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6~51.0d、11.2~31.0d。土壤喷药后多菌灵在香草兰各组织中残留量低于植株喷药后的残留量。不同喷药方式多菌灵在香草兰中的残留动态曲线不同:植株喷药时,多菌灵在茎、叶中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而在果荚中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喷药时,多菌灵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茎叶中残留量在第3天时达到最大值。不管哪种喷药方式果荚中残留量均在第7天时达到最大,说明香草兰果荚对多菌灵有短期的吸收积累效应。喷施1推荐浓度多菌灵于香草兰植株后,果荚中残留量预计到第50d能降解到0.5mg·kg-1;到第63天能降解到0.1mg·kg-1。

关键词: 多菌灵 香草兰 土壤 残留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能氮水平日粮对生长期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用12只生长期海南黑山羊断奶羔羊(约4月龄)分成4组,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适宜于发展中国家的山羊饲养标准为参考设计了4种能氮比的日粮,分别为日粮1、2、3、4。探讨不同日粮能氮水平对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日粮2山羊血液中的总蛋白较日粮1、日粮3和日粮4的实验羊显著降低;白蛋白显著降低;尿素含量最高,日粮2与日粮1、日粮3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日粮4;葡萄糖含量,日粮2与日粮3无显著差异,与日粮1、日粮4差异显著;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均成上升趋势,日粮2最低,日粮4最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能量 蛋白质 血液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芒果采后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台农1号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能够延缓芒果后熟进程,延长芒果贮藏时间,效果优于单一的壳聚糖涂膜;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炭疽病和蒂腐病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在水杨酸浓度为0.5~2.0 mmol/L的条件下,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增加,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其中以2.0 mmol/L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的效果最好,其对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效分别为42.15%和87.19%,对蒂腐病的防治效果比炭疽病更明显。

关键词: 水杨酸 壳聚糖 复合涂膜 芒果 采后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业产地环境下的农业风险评估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产地环境受到污染势必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造成农业经济损失,给农业生产带来风险。论述了农业产地环境污染中土壤污染、灌溉水污染、大气污染下的农业环境风险评估,并对今后基于农业产地环境的农业风险评估研究提出看法。

关键词: 农业产地环境 农业风险评估 土壤污染 灌溉水污染 大气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木薯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2009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种植木薯会使土壤衰竭,同时,许多试验也证明木薯从土壤中吸收了很多大量元素,但是与其它作物相比较,生产等量的干物质,除了钾以外,木薯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并不比其它作物高。这个事实说明不应该认为木薯会降低土壤肥力。人们认为木薯会降低地力,可能是由于木薯能够生长在贫瘠的土壤,而其它的作物却不能在这种环境下生长,所以在种植过木薯的土地上,其他的农作物不能生长。在土壤贫瘠的土地上,木薯也不可能达到它预期的产量,除非补充新的养料,甚至在低于中等肥力的土地上,木薯的产量也会大大低于其预期产量。在亚洲,尤其是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农民在作物种植密度和控制土壤肥力等栽培管理方面都有一些经验。同时,人们也在探索一些预防土壤流失的技术,有些方法已经被农民采用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使人们获得短期利润并能长期受益,"农民参与式"是目前解决问题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木薯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木薯施肥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木薯施肥研究表明,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的重要性排序是N>K2O>P2O5,当连作木薯时,推荐N:P2O5:K2O配比为2~4:1:2~4,随着连作年份的延长而相应提高氮钾配比,推荐中等地力的土壤施肥量为50~100kg/hm2的N和K2O,25~50kg/hm2的P2O5。同时,根据各地的土壤化学分析,结合木薯营养需求指标,选择施用Ca、Mg、S、B、Zn和Cu等中微量肥料,建议施用硫酸钾镁肥、钙镁磷肥、生物有机肥、火烧土和各种有机肥,以及把间套种作物和木薯的废茎秆还田,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补充中微量肥料,可适当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注意施用基肥和重施苗肥。

关键词: 木薯 施肥 研究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际椰子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概况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摘要:简要介绍了国际椰子种质资源的数量、分布、保存及其研究与利用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椰子 种质资源 研究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头花马先蒿和管花马先蒿的化学成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9 CSCD

摘要:从头花马先蒿全草中发现13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松脂素(1)、金合欢素(2)、木犀草素(3)、7-去氧栀子新苷(4)、yuheinoside(5)、euphroside(6)、mussaenosidic acid(7)、莫桑苷(8)、桃叶珊瑚苷(9)、角胡麻苷(10)、异角胡麻苷(11)、贞桐苷A(12)和开德苷元(13)。从管花马先蒿全草中发现4个化合物,经鉴定为:(+)-dehydrovomifoliol(14)、催吐萝芙木醇(15)、ω-hydroxypropioguaiacone(16)和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1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种中发现。

关键词: 头花马先蒿 管花马先蒿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