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苏棉6号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和空间成铃分布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苏棉6号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和空间成铃分布的影响潘群斌,戚永奎,蔡立旺,周步海,金芝芳,狄文枝(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0)苏棉6号(原名盐1015)是我所最新培育的高产抗病品种,1993年通过品种审定,当年已在省内外推广种植150万亩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毛豆楚秀的选育与利用

中国蔬菜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高产优质毛豆楚秀的选育与利用张复宁,冯其虎,杨加银(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223001)毛豆[Glycinemax(L.)Merr.]是我国人民喜欢食用的蔬菜之一,特别在南方普遍栽培,其青荚一般于5~10月份上市,经加工速冻后可随时供应市场或出口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时期施用穗肥的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不同时期施用穗肥的效应刘承仿,孙建军,黄启富(徐州农科所221121)玉米德肥主要是调节植株的生长状况,为租大粒多莫定基础,习惯上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究竟何时施用才能使有限的肥料发挥最大的增产作用,笔者在研究技单12号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时,进行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单芽切接法

植物杂志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单芽切接法具有省接穗、工效高等优点,它是以往嫁接方法的一项改进。具体操作方法见图示。 取芽 在接穗枝条饱满芽背面的芽下约0.5厘米处向下削一长口,长约0.8至1.5厘米,相反方向削一长0.4至1厘米的短削面,两削面的夹角掌握在30°至45°。然后在接芽的上方0.5厘米处剪断,接穗段长约1.5至3厘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黄籽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若干特性的研究

中国油料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甘蓝型油菜同一遗传背景组合分离出的黄黑两个品系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若干特性。结果表明:黄籽比黑籽胚体转绿色快,退化胚珠数少,结籽率高。黄籽油菜种皮转色时期为开花后30天。黄籽种子体积增加比黑籽快5—10天,干物质积累速度在花后35天内显著快于黑籽。黄籽含油率比黑籽高7.97%。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黄籽;种子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暴雨对辣椒死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蔬菜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暴雨对辣椒死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221004江苏省徐州市蔬菜所王兴民221004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张振敏“高温易得病,雨涝易死秧”,这是环境条件对辣椒影响的直接表现,在黄淮海地区,近十几年来,连续发现暴雨过后辣椒大量死秧的情况。并证明,不论是生理死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螺旋藻产品开发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几个问题

农业科技管理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我院经过十年努力,研究开发出藻粉胶囊、藻片、多醣和藻兰素等产品,向商品化、产业化开始迈步。新产品的开发需要有较强的资金投入;要有一支不懈、努力创新的研究班子,更需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的开发方向;需要政府和企业家的支持。

关键词: 螺旋藻,开发,产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亩产750公斤群体的形成及栽培技术

耕作与栽培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杂交中粳亩产750公斤群体的形成及栽培技术刘超(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21)淮北地区为我国南北稻区的过渡地带,其待定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中稻的生长发育。自杂交中粳在该地区投入生产应用以来,不少地方出现过亩产750公斤左右的高产田块,创本省及黄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关联分析法评价棉花区试品种

中国棉花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全衡棉花区试品种的性状优劣,本文选择能代表丰产性、适应性、早熟性、抗病性、纤维品质及植株生育性状的15个性状指标,运用关联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对参试品种作出较全面准确客观的综合评价。

关键词: 区域试验,品种,性状,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

昆虫天敌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松毛虫是为害松林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难以防治。利用卵寄生蜂防治松毛虫是生物防治的一条好途径。 江苏省松毛虫生物防治协作组,组织了科研、教学、生产等十二个单位的科技人员,开展了以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的大面积示范。总计动用柞蚕茧近万公斤,培育松毛虫赤眼蜂约18亿头以上,防治示范面积七千余亩。大部分放蜂林区都起到了控制松毛虫为害的显著效果,所有放蜂区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林间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在放蜂林区,由于停用了飞机治虫,更新了部分成年纯松林为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逐年减轻。近十多年来未用药防治。在若干年后松干蚧虫与松材线虫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飞防区,至今林相清秀,长势喜人,充分体现了生物防治的长久的效应,生态条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生物防治的前景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