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对氨基苯砷酸对猪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对氨基苯砷酸对猪生长的影响徐长明,胡来根,徐筠遐,李宝泉,金学康,高红兵(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南京210014)(江浦县汤泉粮管所)砷一直被认为是有毒元素,实际上元素砷是无毒的,有毒的是砷化合物。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砷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刺激造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抢救重症霍乱的临床体会

中级医刊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抢救重症霍乱的临床体会高宪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医务室(210014)笔者在基层工作期间,曾在卫生辖区内诊治过霍乱病患者,共有轻、中、重型病人36人。其中重型10人,都经县卫生防疫站细菌学检查确诊为“稻叶型”埃尔托霍乱弧菌感染。经抢救,无一例死亡,现总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南京14号对褐飞虱定位和繁殖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稻苗生物测定法,比较了水稻抗虫品种南京14号、IR28,感虫品种南京11号、TN1和汕优63,非寄主植物种草对褐飞虱定向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多聚乙烯膜包被以阻断寄主挥发物时,褐飞虱栖息率在稗草上增加,在感虫品种南京11号、TN1和汕优63上减少,在抗虫品种南京14号和IR28上无变化,推断稗草上有挥发性驱避物质,三个感虫品种上有挥发性引诱物质,而两抗虫品种上缺少引诱褐飞虱栖息的挥发物;南京14号显著影响了褐飞虱的产卵行为和卵孵率,这是由于叶鞘内营养因子对成虫不适所致。

关键词: 褐飞虱;水稻品种;抗性;定位;产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花脸纯繁与杂交猪繁殖性能的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二花脸纯繁与杂交猪繁殖性能的比较葛云山,徐筠遐,张顺珍,许鹤倩(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南京210014)杂交是把双亲的优点集于一体从而获得杂种优势的有效方法。为了改良二花脸猪生长发育慢、产瘦肉量少等缺点。我们试验猪场采用长白猪与二花脸猪杂交,探索其保持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限饲对不同周龄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应用限饲措施探讨限饲对商品代肉鸡各项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最佳限饲周龄。试验结果显示,从第5周龄开始限饲至第8周龄结束的试验组成活率、日增重、料肉比、盈利分别为96.00%、41.02g、2.98:1、2.58元/羽;而对照组则分别为96.50%、42.03g、3.11:1、2.19元/羽。表明限饲对商品代肉鸡鸡群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及增重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提高鸡群的饲料转化率,提高饲料报酬,经济效益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对蚜虫有特效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对蚜虫有特效邱光,顾正远,肖英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210014)吡虫啉Imidacloprid是国内外新近开发出的一种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也有人称此药为灭虫精──编者)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是对昆虫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具有较强的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86-1(G.hirsutum L.)与辣根棉(G. armourianum Kearn.)种间杂种及其利用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陆地棉品种86-1 G.hirsutum L.×辣根棉C.armourianum Kearn.F_1染色体2n=3x=39,平均染色体构型为14.051+12.45Ⅱ+0.01Ⅲ。F_1直接与陆地棉回交,得到的BC_1F_1是一株混倍体(mixploid),其染色体为54—67个,其中2n=65的整倍体(euploid)只占15.7%,非整倍体(aneuploid)占82.8%,平均2n=61,平均染色体构型为7.741+25.83Ⅱ+0.45Ⅲ+0.06Ⅳ+0V+0.01Ⅵ。又以BC_1F_1为母本,与陆地棉二次回交,BC_2F_1苗期夭折;而以陆地棉为母本、BC_1F_1为父本回交的BC_2F_1生长健壮,有些辣根棉性状继续传递。通过多年选育已获得一些结铃性强、中长绒纤维高品质、高衣分的新材料。

关键词: 陆地棉 辣根棉 种间杂种 染色体构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茎枯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芦笋茎枯病的药剂防治试验彭明生,冯晓棠(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南京210014)近几年,我国芦笋茎枯病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而不断蔓延,常造成大幅度减产,大面积死亡。1993~1994年我们以生产上常用药剂与近年来新研制的药剂为材料,进行了室内药剂毒力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慈姑的田间消长规律和防除途径

杂草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矮慈姑的田间消长规律和防除途径夏步云,杨志海,李建华,吴竞仑(江苏省武进县农科所213100)(江苏省农科院杂草研究中心)矮慈姑(SagittariapygmaeaMiq.)是我省稻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1991~1993年对武进县不同类型稻田矮慈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二体附加系植株形态及细胞学鉴定

作物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甘蓝型油菜品种“3-63-4-5-1”与埃塞俄比亚芥品种“Dodolla”杂种F_1植株开放受粉获得的F_2群体中筛选出一株半不育、矮杆、甘蓝型油菜类型植株,经连续4个世代自交、分离鉴定出一个二体附加系“92I1096”。细胞学观察结果,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2n=40,比其母本甘蓝型油菜(2n=38)多两条额外染色体。花粉母细胞(PMCs)减数分裂中期(MI)染色体构型平均为0.47Ⅰ+119.77Ⅱ,未发现多价体存在。减数分裂末期,往往出现两个落后染色体,最终产生染色体数为20+20的二分体。该二体附加系可能为在甘蓝型油菜整组染色体的基础上添加了二条埃塞俄比亚芥外源染色体,这两个外源染色体可能来自埃塞俄比亚芥的B染色体组。二体附加系“92I1096”的植株形态为甘蓝型油菜类型,花粉育性平均为92.55%。但结实性欠佳。二体附加系“92I1096”植株较矮,平均株高为100.2cm,极易从形态上加以识别。文中还讨论了矮杆基因作为该二体附加系的标记性状的可能性。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埃塞俄比亚芥 二体附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