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天蓝偃麦草-羊草三属杂种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普通小麦与天蓝偃麦草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八倍体小偃麦(AABBDDEE)为母本,与羊草(滨麦草属)杂交,获得三属杂种后,再用普通小麦回交2~3次,并对三属杂种以及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属杂种F1的不育性,采用普通小麦通过回交可得到克服,并且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结实率逐步提高;②回交后代有明显的超矮亲遗传现象;③天蓝偃麦草与羊草的抗病、大穗、多花多实等性状可直接传递给后代;④杂种后代变异类型十分丰富,为小麦杂交育种提供宝贵的原始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外文期刊订购现状及资源共享研究
《情报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山西省1987-1994年订购外文期刊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多学科、跨系统的统计分析,指出了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山西省实现外文文献资源共享的可行性,提出了山西省开展外文文献资源共享的九条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十二种蜻蜓副外生殖器(阳茎)的扫描电镜观察
《动物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双筒解剖镜研究了22种蜻蜓的阳茎。这22种蜻蜓分别属于差翅亚目和束翅亚目。其中差翅亚目包括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的2种,蜓科(Aeschnidae)的5种,以及春蜓科(Gomphidae)的3种;束翅亚目包括科(Coenagriidae)的5种,色科(Agridae)的3种,丝科(Lestidae)的2种,综科(Synlestidae)和溪科(Epalagidae)各1种。发现这22种蜻蜓的阳茎在同一分类单元内具有共同点,不同分类单元间有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 蜻蜓,阳茎,扫描电子显微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生物技术开发秸秆资源
《饲料工业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用生物技术开发秸秆资源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赵守贤张宏斌饲料紧缺已成为制抑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蛋白饲料紧缺目前是世界性一大难题,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不可能靠增加饲用粮来缓解饲料紧缺矛盾,开发当地饲料资源,生产节粮型饲料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村养鸡综合防疫措施
《山西农业 》 1997
摘要:防疫卫生是维护鸡群健康和正常生产的基本保证。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尽可能消除和减少各种因素对鸡群的有害影响,创造一个有利于鸡生长发育和产蛋的适宜环境,排除各种病原与寄生虫的感染,确保整个鸡群的健康成长。为达到此目的,单靠搞好卫生、或消毒或免疫等都是不够的,而是要采取综合防疫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