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土高原钻犁“营养柱”耕作法植棉试验初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5年在黄土高原峨嵋岭台地的典型旱地上,每公顷钻67500个直径8cm、深100cm的孔洞,填入耕层肥土制成“营养柱”,而把其中取出的阴土翻到地表起垅,每营养柱种一株棉花,结果每公顷产籽棉2098.5kg,皮棉729kg,比传统耕作法增产籽棉40.9%,皮棉49.8%,且株高增40.2%,茎干重增64.2%。“营养柱”集水、肥、光、气、热、根于一起,拔柴后越冬前测定,柱内40cm~100cm土中含水量、根长及根干重分别比对照的高72.9%、391.6%及802%,地面杂草及水蚀养份流失均明显减少,表现出很大的生产生态潜力
关键词: 耕作法,营养柱,棉花栽培,黄土高原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土壤中的氯氰菊酯残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土壤中的氯氰菊酯残留朱九生乔雄梧秦曙庞金梅李捷王静(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太原030031)取东北黑土,山西褐土和湖南红土,样品研碎,风干过筛,加20%水预培养.称取10g土壤,加50mL石油醚/丙酮混合溶液(...
关键词: 固相萃取;氯氰菊酯;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于大豆育种应用的抗旱性鉴定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山西和甘肃敦煌进行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抗旱性评定方法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应用隶属函数或抗旱系数综合指标评定法评定大豆抗旱性,可靠度高于以叶片萎蔫度或以子粒产量为依据的两种单项指标评定法。综合评定大豆抗旱性的关键在于性状的选择,应选择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主要性状:子粒产量、株粒数、株荚数、叶片萎蔫度、植株高度、分枝数等6项作为综合评定大豆抗旱性的指标性状
关键词: 大豆,育种,抗旱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粒形与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1997
摘要:本文通过对参加区试的29个小麦品系的粒形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发现粒宽和粒长之比值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育种早代对产量性状选择时,可以此指标进行初选。但其决定系数为r2=0.4379**,尚有56.21%的变异由其它因素决定,故在选择时,还要综合考虑其它性状。
关键词: 小麦;粒形;产量;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玉米碳酸氢铵秋施效应及其增产机制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旱地玉米春季干旱难捉全苗和碳铵播前施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碳铵秋施试验。结果表明,碳铵秋施可明显地改善上述情况,增加玉米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并就其增产机理进行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