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汾河流域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规律及地域差异
《农业环境与发展 》 1997
摘要:山西汾河流域按土属采土样1740个,测定镍、铬、铅、锌、砷、铜、汞、镉八种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垂直分布及各地形部位贡献大小和地域差异。在中高山地、山地、低山丘陵、丘陵阶地、二级阶地和平原盆地六个地形部位中,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污染起始值。各元素不同地形部位贡献大小为:中高山地汞大、山地铜大、低山丘陵铬大,丘陵阶地铅、镍、铜大,二级阶地汞大、锌小,平原盆地镉、汞大、铜小。故二级阶地和平原盆地应施用铜、锌微肥和防止汞、镉污染。地域差异研究表明:东西两山山地土壤多数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较为一致。南北两盆地污染重点在太原盆地。上述研究结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污染防治和预测,工矿企业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地域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乙烯利促进番茄成熟增效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7
摘要:通过植株喷洒、涂果、采收后浸果处理三种方式,研究比较了番茄不同的熟期、乙烯利不同浓度、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喷洒、涂抹方式的催红效果。采收后浸果处理以果实转色期,浓度2000mg/kg,25-28℃条件下为宜。通过乙烯利处理,能促进茄红素形成,加快果实成熟,增加前期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GUS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为选择基因〕,用共培法对棉花下胚轴切段直接转化。在0.1mg/L2,4-D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上共培48h,转移到加头孢霉素500mg/L和50~100mg/L卡那霉素的上述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70~80天计算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并用组织化学定位法检测GUS基因的表达,统计转化频率。结果表明:平均出愈率为40%左右,最高达60%以上。愈伤组织转化率平均为30%左右,最高达70%。再生植株转化频率一般在30%左右,最高达60%。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对DNA分子杂交检测结果,证实BT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棉株的基因组中,且遗传给后代植株
关键词: 棉花,下胚轴,出愈率,转化率
早熟冬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1997
摘要:用6个早熟冬小麦亲本按Griffing方法4配制15个组合,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CA8665、CA8695和N88-5262为三个配合力较好的早熟亲本,优势早熟组合是N88-5262×临远7053、CA8665×洛阳7602和早5×N88-5262.GCA与SCA效应值方差比较表明,小麦成熟性的加性与非加性效应均起作用.要评价一个亲本及其组合的优劣,应结合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其组合表现三方面来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士系苹果内源激素含量与生长结果的关系
《河北林果研究 》 1997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富士系苹果短枝型品种及非短枝型品种(长富2号)生长期叶片内源激素ABA、GA3、IAA及Zt含量。结果表明:短枝红富士叶片ABA含量显著高于长富2号,叶片GA3、IAA含量显著低于长富2号,而Zt含量无显著差异;该期叶片ABA含量水平与3a生树节间长度和树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GA3及IAA含量则极显著正相关;叶片ABA含量水平与花芽分化率呈正相关,也与第2年坐果率呈正相关,而叶片GA3与IAA含量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菜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应用区划
《山西农业科学 》 1997
摘要:在全省10个地市60多个县市11万亩菜田上取样(0~20cm)1086个,分析测定了微量元素硼、锰、钼、锌、铁、铜等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菜田土壤有效硼含量为0.21~1.58mg/kg,平均为0.67mg/kg;有效锰含量为2.88~24.17mg/kg,平均为9.03mg/kg;有效锌含量为0.44~7.14mg/kg,平均为2.26mg;/kg;有效银含量为0.05~0.85mg/kg,平均为0.22mg/kg;有效铁含量为3.59~51.08mg/kg,平均为12.23mg/kg;有效铜含量为0.45~20.00mg/kg,平均为1.80mg/kg。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菜田土壤微量元素应用区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