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5364条记录
新疆文冠果苗期选育植物学性状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测量和观测法,以新疆干旱区引种文冠果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两步聚类分析方法,对424个文冠果优选样本进行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文冠果幼树植物学性状均有较大变幅,且各指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为80.106%,基本反映了原始指标所涵盖的信息,包含长势因子、色度因子、树形因子、小叶因子。两步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枝条颜色是反映文冠果植物学性状的重要指标,而与叶相关因子的预测重要性较低。

关键词: 新疆干旱区 文冠果 苗期选育 植物学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枝条颜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叶剂专用喷雾机的设计

新疆农机化 2016

摘要:新疆棉花收获大力实施机械采收技术,新疆棉花机械采收面积已超过500万亩。目前,棉花机械采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棉花密度高,打脱叶催熟剂时中下部叶片受药效果差,脱叶效果不好,脱叶剂喷施的效果将影响籽棉机械化采收的质量。针对存在问题,本文分别从喷雾机压力系统、喷雾系统及喷杆自平衡结构进行改进,可达到棉花种植者较为理想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 脱叶剂 喷雾机 棉花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方式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节水灌溉措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暗箱法研究了微喷水肥一体化(微喷)与传统漫灌方式下华北平原西部2013~2014年冬小麦田土壤CO_2及N_2O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微喷方式下垂直微喷管不同距离的3个空间位置土壤CO_2、N_2O排放通量的空间变化.利用根排除法分析土壤呼吸组分,并估算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碳收支状况.结果表明:1微喷与漫灌方式下小麦田土壤CO_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418.19mg·(m~2·h)~(-1)和372.14 mg·(m~2·h)~(-1),两种灌溉方式间CO_2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 150.6 g·m~(-2)及1 904.6 g·m~(-2).2返青期-成熟期微喷方式下距离微喷管不同距离的3个位置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表现为距离微喷管近的土壤CO_2排放量最大,但无明显差异.3微喷和漫灌方式下,小麦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排放量(以C计)分别为468.49 g·m~(-2)和427.31 g·m~(-2),净初级生产力(以C计)分别为1 988.21 g·m~(-2)和1 770.54 g·m~(-2),生长生育期小麦田碳汇(以C计)分别为1 519.72 g·m~(-2)和1 343.24 g·m~(-2).4微喷与漫灌处理小麦生长季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0.77μg·(m~2·h)~(-1)和28.81μg·(m~2·h)~(-1),两种灌溉方式间N_2O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72.67 mg·m~(-2)及154.08 mg·m~(-2).5小麦返青期-成熟期微喷方式下3个空间位置土壤N_2O排放通量表现为距离微喷管越远,N_2O累积排放量越小,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小麦田由传统漫灌转变为微喷节水灌溉后,农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均有增加,但农田碳汇强度也增加了.

关键词: 微喷水肥一体化 碳汇 温室气体 季节变化 空间分布 累积排放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树自动化滴灌系统压力与流量试验研究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6

摘要:对比枣树滴灌自动化系统建成前后的滴灌系统工作压力和滴头流量,结果发现:滴灌自动化系统建成后支管压力和滴头流量偏差明显减小,滴灌管的滴头平均流量(qv)增大,滴灌系统的均匀度提高了4.98%~11.0%,提高了滴灌系统的灌水均匀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为解决灌溉水深层渗漏,灌区产生次生盐渍化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滴灌 自动化 压力 流量 灌溉均匀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与展望

农机科技推广 2016

摘要:经济作物是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我国经济作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全面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年产量以及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2013年,我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面积的25.4%,其中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57.9万公顷,年产量189万吨,均为世界第一。我国经济作物生产一直沿袭传统的生产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准噶尔盆地南缘生态修复与 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研究及 示范应用

中国科技成果 2016

摘要: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为总目标,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6项研究、推广课题历时12年的实施,形成本成果.主要由5项关键技术构成:3区-2带-1网生态修复和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温带干旱农区防护林带配置技术;准噶尔盆地南缘飞播造林技术;干旱荒漠区无灌溉造林技术;沟状整地先滴后灌防护林节水造林技术.成果已陆续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大规模推广,取得良好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泛.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生态修复 防护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石河子规模化牛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病牛消瘦甚至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以病牛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和细菌16SrR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种,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各个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fcbD)PCR扩增来确定细菌的血清型,同时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小鼠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从病变的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菌落为灰白色、露珠状、不溶血,染色为革兰阴性球杆状细菌,生化鉴定结果符合巴氏杆菌特征,同时16SrRNA序列分析与NCBI上已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16SrRNA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以及各血清型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只扩增到Kmt-1和hyaD-hyaC特异性基因片段;分离菌株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对其他30种药物敏感,同时感染小鼠全部死亡。结果显示从病牛体内分离到1株毒力较强的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关键词: 牛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分离鉴定 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方施肥对线椒生殖生长的影响研究

新疆农垦科技 2016

摘要:本试验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线椒的营养特点,筛选出营养比例适合、利用率高、肥效好的肥料配方,研究不同配方肥料对线椒生殖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花芽分化时期,线椒对氮、磷、钾肥比较敏感,施肥配比量高时,花芽分化时期早,分化数量多,单施氮、磷、钾肥或仅施氮、磷,氮、钾,磷、钾肥,都会延迟花芽分化时期。施用充足的磷、钾肥不仅有利于改善线椒果实大小,对改善果实性状也很有效;磷、钾肥可促进茎杆粗健,增强植株抗病力,促进果实膨大,改进果实色泽和品质。

关键词: 线椒 配方施肥 生殖生长 果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杂交棉新陆早67号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新陆早67号(原代号金垦杂1061)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008年以4432优系为母本,自育品系68-38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通过定向选择、抗性筛选、异地穿梭育种、品质检测、品比试验、多点试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陆地型杂交棉新品种。表现早熟性好、丰产、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2010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预备比较试验,2011-2012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生产试验。2014年6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14年58号)。适宜在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

关键词: 新陆早67号 杂交棉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脉动压技术的腌制新疆特色风干牛肉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脉动压技术腌制风干牛肉工艺参数,选取高压幅值、盐分溶液浓度和腌制总时间为影响因素,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以风干牛肉感官评价值为评价指标,对脉动压腌制风干牛肉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风干牛肉品质感官评分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腌制时间>Na Cl溶液浓度>高压幅值;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高压幅值为135 k Pa、Na Cl溶液浓度为6.29%、腌制时间为13.5 h;其中,高压幅值和Na Cl溶液浓度之间、高压幅值和腌制时间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优化后的工艺脉动压腌制能达到快速腌制新疆风干牛肉的目的。

关键词: 脉动压 风干牛肉 腌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