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早熟机采棉新陆早51号生育期气象因子对群体生育规律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分析早熟机采棉品种新陆早51号各器官发生规律及与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探明早熟机采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机采棉产业提供理论支持。选择长势均匀的连续10株棉花,对其整个生育期的株高、叶片及蕾铃的发生和脱落等生育进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新陆早51号在真叶发生过程中,出叶速度受温度及日照时数影响较大;以第3真叶叶展平速度最慢;在第4~10叶出叶速度差异不大,15叶以后,出叶速度稳步上升。株高随叶龄的增加,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过程,在各主茎叶展平期,株高日增长量呈二次曲线。该品种总体结铃表现为中、下部成铃率高,棉株第1果节结铃稳定。
关键词: 新陆早51号 机采棉 出叶速度 有效积温 日照时数 棉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母羔多胎基因(FecB)检测技术应用要点
《新疆农垦科技 》 2016
摘要:小片断法高分辨率熔解曲线(SA-HRM)技术检测绵羊多胎FecB基因具有准确、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群体多胎基因检测的目的。近两年已推广应用于兵团和自治区的多家肉羊养殖场及育种场的8000多只绵羊,明显提高了多胎绵羊及其杂交后代的产羔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是目前多胎绵羊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技术。为尽快利用本项技术为新疆及兵团肉羊产业发挥提质增效作用,本文就SA-HRM基因分型技术在肉羊养殖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经验及要点进行了概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盲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摘要:研究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成虫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为新疆马铃薯甲虫天敌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方法,并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对结果进行拟合。结果显示:苜蓿盲蝽成虫能够有效捕食马铃薯甲虫低龄幼虫;苜蓿盲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1、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在一定范围内捕食量随马铃薯甲虫幼虫密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苜蓿盲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能力1龄幼虫(16.0055)强于2龄(6.0659)。结论:室内饲养观察表明,苜蓿盲蝽具有杂食特性;苜蓿盲蝽对马铃薯甲虫低龄幼虫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脉动压中试工艺腌制皮蛋的流变性和凝胶特性变化规律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流变仪和质构仪测定脉动压腌制皮蛋过程和后熟过程中蛋白、蛋黄的流变性、凝胶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皮蛋在腌制期间蛋白流变性在第0~36 h表现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特性,黏度变化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蛋黄的流变性从胀塑性流体变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腌制0~36 h时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变化不大,36~72 h时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明显降低。蛋白的凝胶硬度和弹性呈先逐渐增大后变化较小趋于平稳;蛋黄的凝胶硬度和弹性呈现先增大后基本不变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J卫星的棉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格局反演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疆绿洲区棉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国产HJ-1A/1B卫星CCD多光谱数据对裸土有机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多光谱数据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其变换形式与实地采样得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探寻适合绿洲区棉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反演的敏感波段及参数,并针对不同参数分别建立一元线性、二次、三次、对数、倒数、幂函数、生长型、S型回归模型,以及多元回归模型;对生成的模型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获取北疆绿洲区棉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佳反演模型,从而实现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空间格局的遥感反演。结果表明:HJ卫星多光谱数据4个波段的反射率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第3波段的倒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最为显著;且以第3波段光谱反射率作为因变量得到的三次线性回归模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反演的效果最佳;通过空间布局反演得到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北两端有机质含量较高,中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格局。该研究表明虽然与黑土有机质含量具有差别,但是遥感技术仍能够作为绿洲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布局反演的方法,为遥感技术在土壤参数监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新疆棉田生产管理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新疆风干牛肉成熟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新疆风干牛肉自然发酵成熟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变化规律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风干牛肉成熟过程中最低pH值在5.78左右;最终水分活度为0.76,水分含量在20%左右;在自然风干成熟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新疆风干牛肉自然发酵成熟过程中的优势菌主要有乳酸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对干旱区春小麦田土壤CO_2、N_2O排放及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比新疆干旱区滴灌和传统灌溉对春小麦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及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差异,旨在为该区有利于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的农业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春小麦田中,设置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其中滴灌包含滴灌管间和滴灌管上2个不同的空间处理),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两种灌溉方式下不同处理的土壤CO_2及N_2O排放通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小麦生长季,滴灌方式下土壤CO_2排放通量均值比漫灌减少了35.76%。滴灌管间和滴灌管上两个处理的土壤CO_2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均值分别为906.28、838.25 mg·m~(-2)·h~(-1),但均与漫灌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滴灌方式下土壤N2O排放通量达74.81μg·m~(-2)·h~(-1),比漫灌增加25.87%。滴灌管间和滴灌管上处理土壤N_2O平均排放通量均高于漫灌,分别为85.76、63.62μg·m~(-2)·h~(-1),3个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滴灌和漫灌方式下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 188.68、3180.91 g·m~(-2),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88.62、160.60 mg·m~(-2),滴灌方式下春小麦田土壤CO_2和N_2O的综合增温潜势比漫灌减少983.55 g CO~(-2)·m~2。相关性分析表明,滴灌管间处理土壤CO_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及5、10 cm地温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10~20 cm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相关(P<0.01);漫灌方式下,0~10 cm和10~20 cm层土壤水分显著影响土壤N_2O排放通量(P<0.05);滴灌方式下滴灌管上处理的0~10 cm层土壤水分与土壤N_2O排放通量显著相关(P<0.05),滴灌管间处理的10~20cm层土壤NH_4~+-N含量是影响N2O排放通量的显著因素(P<0.05)。
关键词: 滴灌 春小麦 CO2排放 N2O排放 全球增温潜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基层工会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兵团工运 》 2016
摘要:文体活动一直是工会工作的传统优势职能,文化体育活动对于陶冶职工情操、振奋职工精神、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长期坚持开展大众化的文体活动,既培养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又增进了相互了解和队伍凝聚力。一、提高认识,定位明确,是开展基层文体活动的前提开展文体活动,是树立基层良好形象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建设也是生产力,能产生无形效益。文体活动以不同形式服务于企业生产,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工对精神生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