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创新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受到了金融抑制的明显约束,因而必须通过创新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来打破金融抑制。一方面,要从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创新市场运行机制和创新抵押品替代机制方面大力推进融资机制创新;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融资工具创新,积极运用贸易信用融资、商品融资、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解决农业产业化的资金难题。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金融支持创新 融资机制 融资工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赤霉烯酮半抗原及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合成玉米赤霉烯酮(ZEN)半抗原及全抗原,并鉴定其是否合成成功,为制备ZEN抗体奠定基础。方法:将ZEN与羧甲氧基胺半盐酸盐(O-(carboxym ethyl)hydroxyla-m ine hem ihydrochloride)反应,合成半抗原ZEN-6-羧甲氧基胺(ZEN-oxim e),采用TLC、HPLC和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半抗原的纯化、鉴定;通过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ZEN全抗原,采用紫外光谱法、TNBS法结合比的测定以及免疫学方法进行全抗原鉴定。结果:鉴定结果表明目标半抗原及全抗原合成成功。结论: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半抗原及全抗原的鉴定,结果皆表明目标半抗原及全抗原合成成功,说明本研究合成ZEN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研制ZEN的抗体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半抗原 全抗原 合成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囊藻毒素对小白菜、番茄生长发育影响及其在它们体内积累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对小白菜、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在它们体内的积累。结果表明:在高浓度(0.5~2.5μg/mL)的毒素暴露下MC-LR会显著降低两种种子的发芽率;当毒素浓度高于0.1μg/mL(或0.5μg/mL)时,小白菜(或番茄)幼苗的苗高、根长均受到显著抑制。微囊藻毒素在小白菜中的积累随MC-LR暴露浓度的增大、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在番茄中未能检出微囊藻毒素的积累。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小白菜 番茄 生长发育 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棉花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棉花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简并引物扩增、染色体步移以及RT-PCR的方法,分离了棉花的一个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没有内含子,开放读码框的长度为2964 bp,编码的多肽序列含有988个氨基酸并与拟南芥控制花器官脱落的基因HAESA-like2具有60%左右的相似性,将该基因命名为GRLK5。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GRLK5在种子、茎皮、根和纤维中的表达量较高,并且受ABA的诱导表达。将GRLK5整合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中,构建植物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

关键词: 棉花 类受体蛋白激酶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对高山杜鹃内源营养动态变化及休眠解除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内源营养物质在低温处理期间的变化规律及休眠解除后的开花动态,该研究以高山杜鹃红粉玉蝶为试材,设置了8个低温(5℃)处理时间,分别为0d、14 d、28 d、42 d、56 d、70d、84d和98 d,并分别测定了其内源营养物质和开花动态.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初期叶片与花芽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然后下降,低温处理后28 d到56 d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叶片与花芽中的淀粉含量在低温处理期间基本呈现"V"字形,低温处理后42 d淀粉含量达到最低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温处理42 d后剧烈下降,之后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处理过程中叶片中的氨基酸含量始终低于花芽,低温处理前期叶片与花芽中的氨基酸含量略有上升,随后持续下降,低温处理42d后分别达最低值.开花动态监测表明,42 d以上的低温处理可有效解除高山杜鹃休眠,经催花可比自然花期提早2~3个月绽放.分析表明,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高山杜鹃休眠解除与否具有密切联系,研究结果为常绿花卉休眠解除的监测及其花期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山杜鹃 内源营养 休眠解除 花期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链球菌2型在家兔体内的分布及致病性

中国兽医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猪链球菌2型SS2-1株按109 CFU/只分别以静脉、肌肉、皮下、滴鼻、口服5种途径人工感染健康家兔,结果前4种感染途径均可引起发病并死亡,口服不发病,且以静脉感染发病最急。当分别静脉注射109,108,107,106,105 CFU/只SS2-1株,肌肉注射108,106 CFU/只SS2-1株,结果证实感染剂量与发病程度有正相关性,家兔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所有感染家兔组织的含菌量,结果提示发病程度与含菌量呈正相关,且各组织含菌量有差异。另外,人工感染家兔后在不同时间点取动物组织做菌体含量动态监测,结果提示体内含菌量随时间推移递增,发病高峰或死亡时达最高值。试验结果证明SS2-1株对家兔易感,致病性稳定,且细菌在动物体内增殖稳定并具有规律性。

关键词: 家兔 猪链球菌2型 人工感染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物杀菌剂在袋栽平菇中防治竞争性霉菌试验

食用菌 2011

摘要:试验研究了六种生物杀菌剂对熟料栽培平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和及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接种15d后,500倍宁南霉素、500倍中生菌素、500倍和1000倍春雷霉素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无抑制作用;扎孔5d后,500倍宁南霉素、500倍和1000倍多抗霉素能够完全抑制霉菌生长。使用1000倍宁南霉素后平菇生物转化率最高(131.6%),其次为500倍中生菌素(96.44%)。

关键词: 生物杀菌剂 平菇 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7-2008年江苏省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致病性测定及Pot2-rep-PCR技术对2007、2008年采集自江苏省五大稻区的稻瘟病菌株进行多样性分析,这2年的菌株被划分为10个小种和14个系谱,其中ZG1为优势小种,JSL5为优势系谱,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稻瘟病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与1999-2002年的群体结构比较时发现,群体结构趋于简单;对病原菌的时空分布分析发现,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区之间稻瘟菌的群体结构差异明显;结合致病型与遗传系谱分析时发现,致病类型与遗传系谱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致病性和遗传系谱的地区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说明致病性和DNA分子水平上多态性检测在宏观上具有共同点,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反映稻瘟病菌的多样性。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群体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新品种‘宁玉’

果农之友 2011

摘要:2005年以‘幸香’为母本,‘章姬’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303株杂交苗,经过2年果实及植株性状鉴定,选出优系‘05-38-N-6’,其表现早熟,果大,整齐,色泽艳丽,品质优。2007—2009年,以‘丰香’、‘明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迁麦2号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迁麦2号是以"泗麦1108"为母本,高产优质和大面积推广的淮麦20(淮麦972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8年选育而成。简要介绍迁麦2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品质水平、抗性水平、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

关键词: 迁麦2号 选育过程 产量表现 品质水平 抗性水平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