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脂质体LTX介导高效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FFCs)条件的优化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获得外源基因高效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FFCs)的方法,为筛选出体细胞核移植的供核细胞,制备转基因山羊提供技术基础。该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报告基因,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TM LTX+PLUSTMReagent介导,对细胞接种量、质粒DNA用量、脂质体与质粒DNA比例、脂质体-DNA复合物与细胞作用时间进行优化,荧光显微镜下统计转染后24 h的转染效率。结果显示:在24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细胞6×104个,24 h后进行转染,质粒DNA每孔0.6μg,脂质体与质粒DNA比例为4.5∶1.0,脂质体-DNA复合物与细胞作用时间为6 h时,转染效率最高,达到81.2%。
关键词: 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 转染效率 脂质体 绿色荧光蛋白


葡萄营养液土壤栽培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葡萄生产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减轻面源污染,利用土壤肥料学的研究成果,配合自动控制与滴灌技术,开展了葡萄营养液土壤栽培技术研究。试验在实现了夏黑葡萄栽后第二年15 000kg/hm2,栽后第三年18 000 kg/hm2的高品质收成的同时,第三年肥料三要素总用量每公顷分别为N 122.4kg、P2O5 105.90 kg、K2O 138.3 kg,第四年肥料三要素总用量每公顷分别为N 109.65 kg、P2O5 92.70 kg、K2O123.15 kg,栽后第三、四年肥料总用量比本地常规施肥减用1/2以上,降低了用肥成本,减少了面源污染。


两种甘薯在中后期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研究了黄心甘薯和白心甘薯在室温(7~22℃),相对湿度80%~88%条件下贮藏60~165 d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下甘薯的腐烂率和失重率逐渐增加;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总淀粉总体呈下降趋势;明度、红度和黄度较为稳定,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呈波动起伏状态。总的看来,两种甘薯的腐烂快速上升期出现在贮藏120~135 d期间,营养劣变加速期出现在贮藏120~135 d后,淀粉酶活高点期出现在贮藏105 d后。此外,白心甘薯在室温下的贮藏品质总体上明显优于黄心甘薯。


33份杂交稻亲本的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84对SSR引物,对6个粳型和4个籼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14个籼型和9个粳型父本,共33份杂交稻亲本材料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并建立SSR指纹图谱数据库。结果表明:在33份材料中能够扩增出多态性的引物有54对,占所用引物的64.3%;33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429~0.988,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33份材料被聚为籼、粳2个大类群;利用14对引物能将33份材料区分,引物RM264能将‘Ⅱ-32A’、‘协青早A’、‘冈46A’和‘K17A’4个籼型不育系与籼型恢复系区分开,引物RM432能区别5个粳型不育系与粳型可育品种,引物RM6、RM13、RM16、RM240、RM247和RM248均能鉴别籼、粳亚种。利用这6对引物的共显性标记可以鉴别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


即食玉米货架期间品质研究
《粮食与油脂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跟踪监测即食玉米一年货架期内微生物指标、感观指标和营养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即食玉米在一年货架期间内安全可食,具有较高营养价值。试验利用水煮和微波两种加热方式消除即食玉米回生现象;结果表明,热水加热3~5 min或微波加热2~3 min,均可消除回生现象,保持玉米原有风味。


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 》 2011 CSCD
摘要:江淮稻区的粳稻育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本研究利用25对籼粳特异性SSR标记分析81份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籼粳分化程度,品种TDj值变异幅度为0.773~0.962,TDj值大于0.8的品种占97.5%,说明当前江淮稻区育成的粳稻品种粳稻成份普遍较高。中熟中粳类型品种的TDj值平均值为0.893,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TDj值平均值为0.886,晚粳类型品种的TDj值平均值为0.868,表明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的粳稻品种中,中熟中粳品种的粳稻基因成份最高,其次为迟熟中粳,晚粳品种最低。在81份供试品种中,49对多态性SSR引物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为2~5个,平均为2.67个;49个S...
不同多花黑麦草品种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草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0、23.4、35.1、46.8和58.5mol/L NaCl溶液对24个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urum)品种种子进行处理,测定了发芽率、生长状况和叶片含水量。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相对发芽率、相对幼苗和相对根长、相对生物量和相对叶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且23.4mol/L NaCl溶液处理下的各指标值显著高于46.8和58.5mol/L处理(P<0.05)。盐胁迫对参试材料相对根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相对苗长,对相对叶片含水量影响最小。盐胁迫下各材料间的相对根长和相对生物量差异较明显。综合评价24个种质材料耐盐性,耐盐材料为LM05、LM07、LM10、LM20和LM23,盐敏感材料为LM03、LM08、LM09和LM16。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设施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以江苏省苏北地区大棚土壤为例,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1,3,5,7 a大棚土壤含水量、全N、全P、全K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地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进一步降低。设施地土壤全N、全P和全K含量比大田高,特别是全N和全K积累量大,且分布于耕作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全N和全K含量变化较大;同时,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设施地土壤全N、全P和全K含量显著增加,7 a左右的设施地土壤20 cm耕作层中的全N含量分别为1.99,1.87,2.40 g/kg;全P含量分别为1.03,1.01,1.74 g/kg;全K含量分别为1.94,3.52,4.40 g/kg,且全N和全K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土层深度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增加,7 a左右大棚种植年限扬州和连云港地区20 cm土层中的Pb含量分别为194,225 mg/kg;淮安地区不同种植年限20 cm土层的Cd含量分别为0.80,0.93,1.14,2.49 mg/kg;扬州和连云港地区无论种植年限多久,Cr含量均大于120 mg/kg;扬州地区As含量均大于25 mg/kg,Pb、Cr和As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土层深度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所以设施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应采取措施保持土壤含水量,防止土壤板结、盐渍化,消除重金属累积。


水稻不同生育期茎秆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倒伏品种‘南粳44’、‘武运粳7号’与不抗倒伏品系‘宁7412’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水稻不同生育期茎秆硅、钾、钙、镁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合氮钾肥配比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茎秆硅、钾、钙、镁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茎秆的硅、钙、镁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随生育进程呈上升趋势,而茎秆的钾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水稻茎秆的硅、钾、钙、镁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抗倒伏品种‘南粳44’和‘武运粳7号’茎秆基部抗折力较强,施肥对水稻茎秆基部抗折力有一定的影响。水稻生殖生育期茎秆的硅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茎秆基部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强弱有一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