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种植模式对巴西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09
摘要: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巴西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模式下,茎高、茎围、叶长、叶宽的生长规律相似;各处理的茎围、叶宽、青叶数、果指数、抽蕾率、果穗轴尾部直径之间无显著差异;茎高、叶长、吸芽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直径之间除了D2(矩形单行植,株行距为2.0m×3.0m,种植密度为1666株/hm2)与D3[矩形宽窄行植,株行距为1.5m×(3.0+1.0)m,种植密度为3333株/hm2]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无显著差异,而且茎围、青叶数、吸芽数、果指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与尾部直径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现蕾期与果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延长且收获期较分散;单果重、单株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位面积产量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极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人事与工资管理系统在工作中的运用
《热带农业科学 》 2009
摘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是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都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基于实际应用,阐述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条斑病毒PCR检测方法的正交优化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条斑病毒引起的香蕉条斑病,对香蕉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因此对该病毒的检测也变得很重要。而PCR法已广泛用于植物病毒的检测,所以控制PCR的反应条件对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由于在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是较为敏感的简并引物,因此对PCR反应条件的要求较高。本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PCR体系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获得最佳反应条件为Mg2+1.5mmol/L,dNTP0.15mmol/L,Primer0.5μmol/L,TaqDNA聚合酶1.5U。通过最佳反应条件对采集回来的其他带BSV的植株叶片和吸芽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其结果均表现为比较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预处理对富贵鸟鹤蕉切花的贮运保鲜效果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通过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鹤蕉‘富贵鸟’3个时期(蕾期、初花期、开花期)的花枝进行处理,研究富贵鸟鹤蕉切花的贮藏保鲜技术及贮藏过程中衰老生理的特性。结果表明:花枝在浓度为90g/L蔗糖+1mmol/LSTS中浸泡9min的效果最佳;对不同采收期而言,采后贮藏寿命:蕾期>初花期>开花期,其中蕾期和初花期的贮藏寿命差异不显著,均可视为最佳采收期;富贵鸟切花衰老过程中,其花青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对于某些处理的某一阶段稍有上升,POD酶活性从贮藏之日起,其活性呈不断上升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黄果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的构建(简报)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蛋黄果ISSR-PCR反应的5因素4水平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运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蛋黄果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为:Taq酶0.75U,dNTPs0.2mmol/L,模板80ng,引物0.25μmol/L,Mg2+1.5mmol/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幼苗磷利用率及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小麦‘中国春-埃及红’代换系对调控不同水分和磷素胁迫处理下磷素利用效率及相关性状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和遗传分析,为作物磷素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染色体7A和7D代换系在Ho-agland营养液(WP)1、0%PEG-6000 Hoagland营养液(-WP)1、/2P Hoagland营养液(W-P)处理下,可能携带有对磷素利用有促进作用的基因。遗传分析表明,磷素利用率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都较高,说明该性状的变异由遗传作用引起的比重较大,环境因素对它的遗传影响不大,适合在遗传育种中进行早代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