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披针叶黄华对垂穗披碱草种子的化感作用

中国草地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常见毒杂草披针叶黄华不同浓度(0,25,50,100g/L)根、茎、叶水浸液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以及胚芽和胚根伸长的化感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披针叶黄华根、茎、叶水浸液均对垂穗披碱草种子具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且各部位化感效应均不相同,表现为茎>叶>根,且随着披针叶黄华根、茎、叶水浸液浓度增大而增强。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率、发芽势以及胚芽和胚根伸长对化感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依次表现为胚根>发芽指数>萌发率>胚芽,且胚根、发芽指数、萌发率三者的敏感性较为接近。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披针叶黄华 水浸液 化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根结线虫在河北日光温室黄瓜上的种群动态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蔬菜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在日光温室中的种群动态,对河北一年两茬日光温室黄瓜土壤中及根系上的线虫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土壤中一年四季均可检测到2龄幼虫(J2)和卵。土壤中J2和卵的数量在7月中旬作物收获时达到高峰(450.1条/100mL土和333.4粒/100mL土),在7月19日—9月14日作物休闲季节均呈下降趋势,12月下旬秋冬茬作物收获时分别达到30.3条/100 mL和176粒/100mL土。对冬春茬黄瓜,J2大量侵入期在3~5月,高峰期在3月下旬;3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和5月中下旬;4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旬和6月中下旬;根结数量在6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对秋冬茬黄瓜,J2和3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均在10月中旬;4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10月下旬;12月下旬根系内雌虫数量和根结数量在秋冬茬黄瓜收获时达到高峰期。对一年两茬日光温室黄瓜,根结线虫对冬春茬的危害重于秋冬茬。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种群动态 侵染 黄瓜 日光温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型复合发酵菌剂接种鸡粪堆肥的效应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鲜鸡粪为主要材料,进行了低温启动型复合发酵菌剂在低温环境下的堆肥发酵试验,研究分析了发酵过程堆肥的温度、水分、pH值、C/N、灰分、NH~+_4-N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条件下,研制的发酵菌剂可使鸡粪堆肥在24 h内启动发酵,提早启动2 d以上,堆温达到50℃以上的时间提前5 d左右,维持55℃以上高温达到14 d,低温启动效果明显,且堆温较高;可加快堆肥物料水分的挥发,降低C/N比,发酵15 d后种子发芽指数达到80.4%,比对照提前12 d,发酵进程显著加快;虽然堆肥有机质的损失率略高于对照,但全氮的损失率却低于对照,堆肥铵态氮的含量提高70.2%,保氮效果显著。

关键词: 低温发酵 复合发酵菌剂 堆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应用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离子辐射育种以其程序简单、突变效率高、突变谱广等特点,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注入的高能带电粒子与生物体内的分子或原子发生弹性、非弹性的碰撞,导致生物体内的电离损伤,进而使染色体发生序列或结构改变。其生物学效应在个体水平主要表现为叶形、花色、花形、株型等变化,在生理水平主要表现为过氧化物酶类含量的改变,在分子水平主要表现为生物体内基因表达变化、转座子、甲基化的激活等。本文简要介绍了重离子辐射作用的基本原理,重离子辐射对生物体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在育种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重离子 诱变 农作物育种 生物学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果树盲蝽种类组成及其发生规律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调查了河北省不同果树种植生态区域内盲蝽种类组成和种群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不同果树生态区域内,盲蝽主要发生种类均为绿盲蝽。调查结果还揭示了绿盲蝽在棉花-果树生态区、粮食-果树生态区和果树单独种植区内的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讨论了河北省不同果树种植生态区域内的盲蝽分区治理策略。

关键词: 河北省 绿盲蝽 果树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嘧磺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农药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嘧磺隆属磺酰脲类除草剂,因其对玉米安全,对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高效而在玉米田广泛应用,但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则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微生物对烟嘧磺隆的降解有望成为修复污染土壤的有效措施。文章从烟嘧磺隆的使用及危害,可降解烟嘧磺隆的微生物种类及降解特性、降解途径、降解酶及其编码基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目前有关烟嘧磺隆微生物降解的研究多集中于其降解菌的筛选、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等方面,对于其微生物降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和基因方面的研究仍较少,因此未来的研究趋势将主要体现在降解复合菌系的培养、降解微生物的环境生态学、降解基因以及降解酶制剂等方面。

关键词: 烟嘧磺隆 微生物降解 降解途径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途径对节节麦的远距离传播能力研究初报

中国植保导刊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4种途径远距离传播节节麦的能力。结果表明,商品麦种是节节麦最重要的远距离传播途径,携带率为20%,平均携带量0.51个小穗/kg;联合收割机携带量随疫区节节麦发生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部位携带量不同。割台、粮仓(含卸粮筒)2个部位携带量最大;小麦秸秆和收获的籽粒可以大量携带节节麦种子,但其一般不直接进入农田,危险性略低。

关键词: 节节麦 传播 植物检疫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棉套作模式下起垄种植对棉花生态因子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麦棉套作模式下提高棉花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发的措施,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棉花预留行起垄与平作2种种植模式,以单作春棉为对照,研究了棉行土壤温度、水分与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棉花的生长发育及品质情况。结果表明:起垄能提高棉行光照强度,出苗期、二叶期的日平均光照强度较平作分别增加26.4、40.6 klx,5 cm深层土壤温度分别提高1.3、1.2℃,且可以调节棉行土壤水分含量以适应棉苗生长需求;起垄促进棉花早发,不同生育时期棉花的株高、真叶数、果枝数、单株铃数均高于平作,伏桃比例提高9.8个百分点,霜前花率提高8.3个百分点,籽棉产量提高15.0%,皮棉产量提高14.7%;起垄种植提升了棉花纤维品质,对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纺纱均匀性指数、整齐度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对纤维长度影响不大。可见,起垄种植是提高麦棉套作棉花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发早熟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关键词: 麦棉套作 起垄 光照强度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灌浆的影响及叶面喷剂的缓解作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华北麦区灌浆期高温影响小麦灌浆和产量的问题,本研究在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田间塑料棚自然升温的方式,在灌浆期设4个时段高温胁迫处理作为主处理,两年分别在花后12~25 d、12~16 d、15~20 d和20~25 d,花后8~21 d、8~12 d、14~20 d和16~21 d进行高温处理,以不罩棚自然温度作为对照(分别用A1、A2、A3、A4和A5表示,A5为对照);以0.2%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锌、清水和不喷施4个喷剂作为副处理(分别用B1、B2、B3和B4表示),研究了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处理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喷施不同叶面喷剂对高温胁迫的缓解作用,并对不同处理下的小麦灌浆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与自然温度对比均造成小麦减产,减产幅度两个试验年度分别为12.64%~15.34%和2.04%~9.41%,并且高温胁迫时间长,处理时间早的A1减产幅度最大,且较对照A5达极显著水平;高温减产的直接原因是小麦穗粒数减少及千粒重降低,两个试验年度穗粒数分别减少0.71~5.45个和1.73~3.00个,千粒重分别降低1.28~3.41 g和0.84~4.27 g;从2013—2014年度模型模拟的灌浆特征看,不同时段高温处理使小麦提前到达第1和第2拐点,A1~A4第1拐点较对照提前0.29~0.75 d、第2拐点提前0.22~1.42 d,因此高温处理缩短了灌浆时间,且平均灌浆速率降低,最终造成千粒重降低。(2)叶面喷剂具有缓解高温胁迫的作用,两个试验年度叶面喷剂分别比不喷对照提高产量3.08%~7.05%和2.09%~3.52%,可一定程度缓解高温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不良影响,两个试验年度叶面喷剂分别增加穗粒数1.04~2.30个和0.95~2.01个,提高千粒重1.10~1.42 g和0.60~0.89 g,且B1效果最好;从灌浆数值特征分析看,叶面喷剂推迟了到达第1和第2拐点的时间,不同喷剂推迟到达第1拐点时间为0.48~0.98 d,推迟到达第2拐点的时间为0.32~0.98 d,延长了灌浆的时间,平均灌浆速率提高0.01~0.04 mg·grain?1·d?1,以B1(磷酸二氢钾)的作用最好。因此叶面喷剂可延长小麦灌浆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增产和减灾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灌浆特性 Logistic模型 叶面喷剂 增产机理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桃新品种‘美博’

园艺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博’是以‘甜丰’为母本,‘玫瑰露’为父本,杂交培育出的早熟桃新品种。树势强健。花粉量大,自花结实率高。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44 g,茸毛短而少,果面洁净,85%以上着鲜红色。果肉白色,硬溶质,硬度较大,风味甜,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鲜食品质佳,粘核。石家庄地区6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83 d。丰产性强。

关键词: 优质 早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