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益生菌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9
摘要:益生菌可以作为一种绿色添加剂应用于反刍动物饲料中,逐渐替代抗生素、激素、农用化学物质。大量研究表明,其一有益微生物菌剂可以调节动物体肠道内正常的微生物关系,并提高动物体的代谢水平和其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其二有益微生物菌剂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和抗病能力;其三有益微生物菌剂可以起到减少污染和净化环境的作用。研究主要针对有益微生物的主要功能和其作用机理,以及近年来其在反刍动物营养和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脑包虫的病因及诊疗
《当代畜禽养殖业 》 2019
摘要:羊脑包虫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亦称"旋回病",以呈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羊脑包虫在内蒙古地区的农村和牧区流行比较严重,近年有上升的趋势,有的地方羊群发病率高达10%以上,对羊的健康影响很大,给农牧民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对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我们收治羊脑包虫病羊58例,治愈52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89.65%。现将其发病原因及诊疗措施作一分析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瘤胃乙酸和丁酸的产生、吸收和流通规律及可代谢生脂物质的测定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1.0 M能量水平条件下绵羊瘤胃乙酸和丁酸的产生、吸收和流通规律并得到可代谢生脂物质(MLS)的测定值。选用6只体况良好、1.5岁左右、体重相近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近端十二指肠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通过模拟连续饲喂从而获得瘤胃稳态条件,借助非同位素标记乙酸、丁酸溶液的启动-连续灌注技术进行MLS的测定。结果表明:1.0 M能量水平条件下,试验羊瘤胃乙酸﹑丁酸的基本产生速率分别为61.66和23.04 mmol/h;吸收速率分别为47.15和17.86 mmol/h,流通速率分别为14.52和5.19 mmol/h,吸收率分别为76.33%和77.52%。本研究条件下,饲粮每日提供M LS为135.69 g。
关键词: 绵羊 乙酸 丁酸 产生 吸收 流通 可代谢生脂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糖料产业发展特点、问题与趋势
《中国糖料 》 2019
摘要:2018年,我国食糖产业呈现"产量增长、需求平稳、进口增长、行业亏损且产业脆弱"的特征。我国食糖产业面临5个问题:国内制糖企业大面积亏损,威胁产业安全;甘蔗机收水平明显偏低,人工成本增长快且占糖料成本过半数;糖料土地成本被低估,成为制约糖业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糖料产业基础竞争力不足,制糖成本与世界主要食糖出口国差距较大;甜菜自育品种进展显著,甜菜种子加工分级与丸粒化包衣技术不过关制约推广。2019年我国食糖产业将呈现"产量增加、消费平稳、进口有序、糖价震荡下行后企稳"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糖料产业 发展趋势 竞争力 贸易保障措施 产业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年降雨较少、蒸发量大、传统种植模式下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在垄作全覆膜(T1)、垄作半覆膜(T2)和垄作不覆膜(对照)种植方式下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植株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适宜马铃薯的抗旱保墒种植技术。结果表明,苗期至成熟期,T1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提高了25.7%~120.0%,叶面积指数增加了42.2%~178.6%,且明显提高了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33.5%和115.8%,T1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但显著增加了作物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因此,T1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是适宜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马铃薯种植的抗旱保墒技术措施。
关键词: 马铃薯 土壤水分 单株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指数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部分地区放牧牛羊弓形虫血清学调查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部分地区放牧牛羊弓形虫病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阿拉善盟及呼伦贝尔市随机采集的286份放牧牛羊血清样本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绵羊血清弓形虫抗体总阳性率为1.68%,其中,阿拉善盟阳性率为4.84%,呼伦贝尔市阳性率为0.56%;经统计学分析,两个地区的绵羊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牛血清弓形虫抗体总阳性率为0。[结论]内蒙古主要牧区放牧绵羊存在弓形虫感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弓形虫病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苜蓿低温萌发特征及指标筛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摘要:低温抑制高寒地区晚秋和早春播种苜蓿快速整齐萌发,影响苜蓿人工草地的成功建植.为了探索苜蓿种子的低温萌发特性,为田间播种提供依据,选择国内外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标准发芽温度(20℃)和低温(4℃)萌发试验,测定相应的发芽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萌发苜蓿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品种间各发芽指标低温响应不同.中科1号耐低温发芽率最高,中科2号低温下根长生长最快.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1可解释5个发芽指标64.18%的变异,根据主成分1,各品种低温萌发得分中苜1号、中科2号、中科1号、WL363、草原3号、敖汉依次降低.该结果为早春和晚秋低温条件下苜蓿播种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受体对绵羊胚胎移植效果及羔羊早期生长性能的影响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9
摘要:旨在探讨以小尾寒羊和蒙古羊作为受体时,二者的胚胎移植效果及所产羔羊的早期生长性能之间的差异。选用南非肉用美利奴羊(n=11)和澳洲白绵羊(n=110)作为供体,以小尾寒羊(n=196)和蒙古羊(n=504)作为受体;对供体母羊进行超数排卵以及人工授精处理,记录供体母羊的收集胚胎总数和可用胚胎数,计算平均每只羊收集的可用胚胎数以及胚胎合格率;对小尾寒羊和蒙古羊进行同期发情及胚胎移植处理,记录受体母羊的产羔数,计算繁殖率;计算并比较不同受体母羊所产羔羊的平均初生重、成活率以及70日龄断奶羔羊数、70日龄断奶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每只母羊提供的断奶羔羊数。结果表明,从供体母羊中共获得可用胚胎549枚,平均每只羊收集可用胚胎4.54枚,胚胎合格率为82.56%;利用胚胎移植技术,移植受体母羊529只,所产羔羊240只,平均繁殖率为45.37%;小尾寒羊的发情率和繁殖率明显高于蒙古羊;共获得70日龄断奶羔羊211只,羔羊成活率为87.92%,平均日增重为280.00 g;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所产的羔羊初生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小尾寒羊所产羔羊的70日龄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蒙古羊,而蒙古羊所产羔羊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平均每只小尾寒羊母羊可提供的断奶羔羊数(0.42只)略高于蒙古羊(0.39只),小尾寒羊作为胚胎移植受体略具有优势。综合分析表明,在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小尾寒羊和蒙古羊均可以作为胚胎移植的受体来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