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盐稻3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盐稻3号(原代号89—32)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选育的中籼稻新品种.经几年多点试验试种,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白叶枯病、高抗稻瘟病、纹枯病轻,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一、选育经过1986年正季,在本所选用丰产、优质品系3021作母本,高产、多抗品种665(扬稻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组合号86177),获得88粒杂交种子;当年冬天带50粒杂交种去海南岛三亚种植F_1,共栽植24株(田间号86177),表现苗期繁茂性好,抽穗期较早,生长清秀,熟色好,杂种优势明显.混收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籽饼在鱼虾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蛋白质资源的世界性缺乏日趋严重。提高现有蛋白质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广泛开辟新的饲料蛋白资源已成为缓解目前蛋白质紧缺的当务之急。棉籽饼是我国除豆饼之外的另一种重要饼类蛋白饲料,占全国各类饼粕总量的40%以上,可见棉籽饼是我国蕴藏的一个巨大蛋白质资源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稻套麦栽培技术的改进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淮北稻套麦产量通常与常规种麦持平,但它有既可保证养老稻又可保证小麦得早苗的优势,而且还有节省人工、机耕费和柴油等直接经济效益,因而很受群众欢迎.为了进一步提高淮北稻套麦产量,近3年我们进行了大面积调查,并在宿迁、灌南、灌云等地进行了小区试验,找到了稻套麦早苗优势未能转化为产量优势的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石膏对滨海盐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磷石膏是湿法生产磷酸、磷铵和重钙的副产品,预计到2000年全国年产量将达2000万吨.磷石膏含P_2O_5、CaO、SO_3、Fe_2O_3、NgO、SiO_2等.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一副产品资源,1987~1991年间进行农田施用磷石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定位试验.试验地为滨海轻度盐渍土,1米土层的NaCl含量为0.05~0.10%,土质为粉砂壤土,耕层有机质在1.2%左右,全磷含量较高,在0.14%左右,但速效磷含量较低,在5mg/kg以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光源双波灯的研制与应用
《植物保护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诱虫灯是监测昆虫迁飞、扩散、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重要工具,也是害虫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我国多年来应用短光波黑光灯和长光波白炽灯诱虫,前者对夜蛾科害虫引诱力强,用于棉田,后者对螟蛾科害虫敏感,用于稻田。Dufar(1964)、Mikkola(1972)研究证明,昆虫对单色光的趋光峰值分别出现在365nm、450nm和525nm处。由此说明昆虫对波长的敏感度不同,对光谱的反应带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草灵应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棉草灵系我所新研制成的棉花苗床复配除草剂,是一种内吸传导型的土壤封闭处理剂,兼有一定的芽后触杀作用.药剂主要通过杂草的幼芽吸收,茎叶和根系也可吸收部分药剂,从而破坏杂草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杂草死亡.为明确棉草灵对棉花苗床期马唐、狗尾草、千金子、稗等一年生单子叶杂草和铁苋菜、地绵、鳢肠及藜科、苋科等一年生双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1991~1992年进行了本研究,1993年在如东、大丰、兴化等地进行多点示范,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大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分布及致病性的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11个地区采集的大麦纹枯病病株上分离到92个丝核菌分离物,经菌丝融合测试,分别属于禾谷丝核菌的CAG_1、CAG_4、CAG_5、AGC_1、AGE,以及立枯丝核菌的AG_1—IA,AG_1—IC、AG_(2—1)和AG_5等9个不同的菌丝融合群,各群分离物数依次为76(82、6%)、1、2、4、2、1、1、2和3个。它们在感病大麦品种LEGIA和中抗品种CI3906。1上的致病性反应表明:不同丝核菌种间、不同丝核菌的融合群间、来自不同地区及来自同一品种上的菌株间,其致病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同种丝核菌不同融合群间和不同品种间的菌株致病力虽有差异,但不明显;总的来讲,禾谷丝核菌的CAG_1群菌株致病力最强,且分布广泛,其它各群致病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AG_5、AG_(1-1A)、AGE、AGC_1、CAG_4、AG_(1-1C)、CAG_5和AG_(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低农药用量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新技术
《植物保护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第十届国际植保会议(1983.英国),各国学者认为,目前的施药技术有99%的农药打不中生物靶标而浪费,如何把农药准确地送到生物靶标上去,降低农药用量,减少农药对江湖河水的污染,既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也是基本国策。 水稻二化螟是世界性大害虫,水稻抽穗前,只发生在近水面的茎基部位,数十年的防治技术,不是将农药施于受害的茎基部位,而是用毒土法、泼浇法,将农药施于田水中,而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稳产早熟小麦新品种徐州23号的配套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徐州23号属弱春性品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早熟,耐瘠,但耐肥抗倒性一般.中感纹枯病,抗寒性较差.适合于淮北地区中晚茬种植.最适播期为10月15~25日,播种密度弹性较大,以每亩10~25万基本苗为宜.生产上应严格掌握化肥氮用量,防止施氮量过多.在亩产350kg的田块,化肥纯氮用量约为10~12kg.要控制施用返青肥,普施拔节肥.重视纹枯病的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