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优质油菜荣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荣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除主轴长度、千粒重外,株高、根颈粗、茎粗、一次有效分校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7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分枝点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在7个性状中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葱新品种——84-1

农业科技通讯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84—1黄皮洋葱新品种,系我所蔬菜研究室经多年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地上部管状叶8~9片,葱头近圆形,鳞片包合紧密,辛辣味淡,品质甚佳,平均单球重300~450克,最大单球达1公斤。耐贮运、抗病、丰产,适宜于密植,平均单产3500~4250公斤,最高田块逾万斤。栽培要点 9月中旬育苗,每亩用种量2.5~3公斤,一亩地苗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适应广幅光强的光合特性及品种间差异

中国水稻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水稻总是生活在一个开放变动的环境系统中,而强光和弱光都会使其光合受到抑制。近年来的研究指出,水稻品种间对光强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有关耐光氧化、耐荫特性及其鉴定技术也有大量报道。另外,还初步研究了水稻品种适应广幅光强的光合特性。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比较了籼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的耐光氧化和耐荫特性,探讨了杂种F_1和亲本的关系及适应广幅光强品种的筛选技术和鉴定指标,为杂交稻抗逆稳产育种提供生理依据。

关键词: 杂交稻 光适应 光合特性 光氧化 耐荫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三高”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论述了“三高”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关系,并以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为例,分析总结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成绩、经验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个水稻籼粳杂种一代与其双亲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1990年和1991年,在13.3m~2群体条件下,5个水稻籼粳杂种一代稻谷产量为7.61~10.61t/hm~2,具明显的杂种优势,超中亲值13.96%~84.26%。籼粳杂种在生物学特性上主要表现为:由于每穗颖花量大而使库容量超中亲值27.68%~71.15%;叶面积指数大和叶面积延续时间长导致作物生长率较高,而使得生物学产量超中亲值11.79%~41.27%;经济系数不表现优势。在栽培和育种上宜将高而稳的结实率作为高产主要目标,稳定经济系数,保持适宜群体叶面积。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籼粳杂种一代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种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概述了我国棉花良种繁良理论和技术的演变,重点阐明了育种剩余变异对棉花品种退化的重要影响。论证了连续自交选择以建立优良基础群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自交混繁法”和“三圃制”的对比中,分析新技术的进步及其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棉花 自交混繁法 理论与实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小麦新品种“苏麦4号”

种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苏麦4号(原名苏8527)糸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从“宁8176”中系统选育而成。1998年秋播起参加江苏省淮南片早小麦预备试验、小麦区域试验和省生产试验。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苏麦4号。确定在间套作地区和苏南中高肥水平的中晚茬地区种植。主要特点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单茎茎鞘重与产量形成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的探讨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于1987~1990年在扬州进行。以汕优63和盐粳2号为材料。采用施肥量、栽培密度等不同因素处理。塑造抽穗期不同的单茎茎鞘重和叶面积指数的群体。结果表明:水稻抽穗期单茎茎鞘重与植株性状(比叶重、消光系数、穗粒数等)、群体粒叶比、经济系数等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与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抽穗后叶面积衰减速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最适叶面积指数相近时。单茎茎鞘重高的群体,最适叶面积指数保持时间长,抽穗后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高,产量提高。因而塑造一个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适宜,单茎茎鞘重高的群体是水稻超高产的途径。

关键词: 水稻 单茎茎鞘重 高产栽培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琼脂浓度对水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率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盐粳2号脱壳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不同浓度琼脂对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率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理。在分别进行脱分化、分化和继代培养基中琼脂浓度试验时,当琼脂从0.5%提高到1.0%植株再生率均显著升高。在继代和分化培养基组合中,琼脂浓度均为1.0%时植株再生率最高;而脱分化培养基0.5%或1.0%琼脂和分化培养基1.0%琼脂组合,再生率最高,两者均为1.0%琼脂反而降低。试验还表明,随着培养基中琼脂浓度提高,愈伤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而脯氨酸含量上升。较高浓度(1.0%)琼脂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内源ABA含量显著高于较低浓度(0.5%)琼脂的,而ZRs含量则显著较低。同样,在分化培养过程中,较高浓度琼脂分化培养的愈伤组织内源ABA含量显著地高于较低琼脂的,而ZRs含量则相反,但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琼脂浓度 植株再生率 内源ABA含量 内源ZRs含量 水稻愈伤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世界农业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甘薯起源于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现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据FAO1990年生产年报,现世界栽培面积为1191万ha,单产为11t/ha。发展中国家主要把甘薯作为粮食,补充人们对热量的需求,部分作为饲料;发达国家则主要作为工业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