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五个水稻籼粳杂种一代与其双亲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川根 1 ; 谷福林 1 ; 陆曼丽 1 ; 邹江石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籼粳杂种一代;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1993 年 7 卷 04 期

页码: 205-2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1990年和1991年,在13.3m~2群体条件下,5个水稻籼粳杂种一代稻谷产量为7.61~10.61t/hm~2,具明显的杂种优势,超中亲值13.96%~84.26%。籼粳杂种在生物学特性上主要表现为:由于每穗颖花量大而使库容量超中亲值27.68%~71.15%;叶面积指数大和叶面积延续时间长导致作物生长率较高,而使得生物学产量超中亲值11.79%~41.27%;经济系数不表现优势。在栽培和育种上宜将高而稳的结实率作为高产主要目标,稳定经济系数,保持适宜群体叶面积。

  • 相关文献

[1]水稻籼粳杂种一代氮素营养特性初步研究. 吕川根,谷福林,陆曼丽,邹江石. 1992

[2]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陈涛,张巧凤,王才林. 2009

[3]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张明生,陈晓静. 2000

[4]六棱大麦杂种优势和亲子相关的研究. 郭军,王赛勤. 1995

[5]徐州芽黄品系与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张正敏,陈萍,李卫华,王阶祥,胡新燕,冯营. 2009

[6]大豆杂种产量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 杨加银,贺建波,管荣展,杨守萍,盖钧镒. 2010

[7]大麦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种的优势研究. 周美学,黄志仁,许如根,郭军. 1995

[8]水稻光温敏核质互作型不育系的选育. 刘金波,徐大勇,潘启民,秦德荣,方兆伟,陈庭木,卢百关,樊继伟,李健,刘艳,迟铭,王宝祥,杨波,樊宁声. 2011

[9]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研究. 王赛勤,郭军. 1996

[10]陆地棉杂种F_2代优势组合的筛选研究. 李卫华,胡新燕,申温文,宋玉萍,徐加安. 2000

[11]大豆杂种产量相关的位点及等位变异分析. 杨加银,贺建波,王金社,管荣展,盖钧镒. 2011

[12]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_2代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分析. 胡新燕,李卫华,丁震乾,王阶祥,杨峰. 2002

[13]黄淮地区大豆重要亲本间产量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其遗传基础. 杨加银,盖钧镒. 2009

[14]广亲和选系“02428”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的初步利用. 邹江石,聂毓琦,潘启民,傅春霞,郑为认,裔承宽. 1989

[15]利用DD-PCR技术研究扬稻6号基因的差异表达. 戴正元,陈建民,肖宁,李爱宏,刘广青,潘存红. 2008

[16]籼型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特性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曹树青,邓志瑞,翟虎渠,唐运来,韩国标,张荣铣,盛生兰,龚红兵,杨图南. 2002

[17]杂交中粳徐68优201的高产生理特性及杂种优势表现. 郭荣良,王健康,徐家安,丁成伟,吴玉玲,王友霜,胡婷婷,赵轶鹏. 2014

[18]糯性黑色元麦的开发利用. 张明生,杨力,张志奇,刘翠红,李锦斌,邵明鹏,严传兰,李长亚,王文彬,毛积虎. 2014

[19]粳稻三系亲本的杂种优势研究. 孔宪旺,袁彩勇,王健,汤述翥,顾铭宏. 2009

[20]三系杂交粳稻发展的历史与问题. 浦汉春,周振玲,徐大勇.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