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方粳稻南繁生育表现及对策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对1999年冬至2000年春北方粳稻南繁育种情况进行了报道。分析发现 ,多施并分段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分蘖量 ,但使生育进程延迟。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 ,早施且适当少施氮肥不会对分蘖产生明显影响 ,并可以促使花期、熟期提前。加大插植密度可以弥补因施肥不足造成的穗数少、繁种产量低的不足 ,并有促进成熟的作用。播种期对结实率有巨大影响 ,主要是播种期不同 ,生育进程不同 ,受低温影响的物候期不同 ,从而受低温伤害的程度不同所致。认为适当晚播(11月10日左右) ,并采取施足磷肥、早施且适当少施氮肥、密植以及必要时喷施乙烯利等方式促进成熟是确保北方粳稻南繁育种成功的关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系统介绍了RFLP、RAPD概念、原理及特点以及国内外RFLP、RAPD在玉米育种应用上研究现状 ,同时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发展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水稻BB肥的研制与应用
《黑龙江水利科技 》 2000
摘要:我省水稻经历了使用单质氮肥 ,氮磷并用及 90年代氮磷钾肥配施的阶段 ,水稻产量也由 60年代的 3750 kg/ hm2发展到 90年代的 60 0 0 kg/ hm2 。随着品种、气候、肥种及栽培水平的变化 ,施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种类繁多的肥料也相应出现 ,其中以复合肥市场占有率最高。其原因是随着近年二胺的大量施用 ,我省稻田磷素营养较丰富 ,多数稻田施用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增产效应为 :N>P>K。复合肥中由于加入了钾元素所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然而复合肥不完善的方面是 ,N、P、K比例固定 ,主要用于基肥 ,其他各生育期还要单独配肥才能满足水稻全生育期的养分需求 ,农户甚至农技站很难科学掌握平衡施肥的标准。结果或因某种养分不足造成减产 ,或因某种养分过剩造成低效 ,为改变这一弊病 ,我们将土壤测试 ,肥料试验研究与复混肥的产、供、技术指导集一身 ,将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成科技产品 ,研制了供应水稻全生育期营养的新型水稻 BB肥 ,经三年试验增产效果显著 ,经济效益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