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大豆杂种优势高优势组合筛选及稳定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1

摘要:经过 1996~ 2 0 0 0年 5年的研究 ,共配制杂种优势测定组合 199个 ,通过第一次产量鉴定表明 ,大豆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并筛选出F1超高亲、超对照优势率均为正值 ,且二者平均值大于 10 %的较强优势组合 16 1个 ,占全部组合的 80 .9%。F1超高亲、超对照优势率均大于 2 0 %的高优势组合 6 9个占全部组合的 34%。并通过第二次产量鉴定进一步筛选出稳定的高优势组合4个 ,即合 96 6 1、 96 72、 9731、 9714 3。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 ,大豆杂种优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不同年度、不同地点优势率变化不大 ,且趋势一致。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稳定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外源诱导剂对克新8号马铃薯微型薯诱导效果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2001

摘要:以“克新 8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 ,研究了在 2 0± 2℃、全黑暗条件下 ,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诱导剂 (BAP、NAA、香豆素、B9)对微型薯诱导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BAP诱导的最佳处理浓度为 5mg/L ;NAA诱导的最佳处理浓度为 5mg/L ;香豆素诱导的最佳处理浓度为 2 0mg/L ;B9诱导的最佳处理浓度为 10mg/L。

关键词: 马铃薯微型薯诱导 BAP NAA 香豆素 B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重迎茬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不同生态条件下大豆不同轮作方式的定位试验 ,研究了重迎茬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二者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试验点 ,迎茬对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脂肪总量的影响没有规律性。迎茬大豆的脂肪含量略有增加 ,并且不同迎茬轮作方式的影响幅度不同。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 ,并且增加幅度随着重茬年限增长而加大。在短期内 (重茬 2年 ) ,重茬对脂肪含量的影响没有规律性 ,在重茬 3年以后 ,重茬使脂肪含量降低 ,并且降低幅度随重茬年份增长而加大。重茬使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增加 ,增加幅度随重茬年份增长而加大 (重茬 2年以后 )。

关键词: 大豆 重迎茬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治研究初报

大豆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药剂拌种是目前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经室内外试验筛选出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是 :瑞毒霉锰锌 5 8%WP和克露 72 %WP。该两种药剂按种子量的 0 .3%分别拌大豆种子 ,其防治效果均达到 85 %以上 ,增产 12 %以上 ,并且对大豆安全 ,是防治该病害的首选药剂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药剂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因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玉米三大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分析 ,说明玉米病害的发生是动态的 ,随着环境条件及栽培方式的变化而改变 ,解决的方法是选育抗病品种 ,建立合理的耕作栽培体系 ,辅之以化学农药的防治

关键词: 玉米病害 大斑病 玉米丝黑穗病 茎腐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棘干缩病发病规律及成因的调查与分析

沙棘 2001

摘要:沙棘 ( H ippophae rhamnoides)干缩病发病有一定规律性 ,部位高度集中在阳面(南面、西南面、上面 ) ,且往往发生在树体的特定部位 ,整个群体发病呈突然的成批性 ,集中发生于夏末秋初高温多雨季节。这些规律性的表现 ,与沙棘及致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因素和生态因子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 沙棘干缩病 发病规律 致病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稻曲病发生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1

摘要:黑龙江省稻曲病的分布主要在南部地区,稻曲病的发生与不同年份的气象条件、小气候有关,7、8月份降雨量大、日照时数少、相对湿度大,稻曲病发生严重;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喷施30%DT和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稻曲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可控制稻曲病的危害。

关键词: 稻曲病 发生 药剂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营养保健蔬菜——黄秋葵的栽培技术

农村百事通 2001

摘要:黄秋葵又叫秋葵、黄蜀葵和羊角豆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于非洲东北部,为热带重要的蔬菜,是高级保健营养蔬菜。它的食用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水稻秕粒形成基础的研究Ⅲ.茎鞘叶物质生产与子粒结实的关系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摘要:对不同品种绿叶面积和茎鞘干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子粒结实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抽穗 3周后的绿叶面积、抽穗后 2周内的茎鞘干物质量与结实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水稻 干物质生产 子粒结实 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果业生产现状优势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北方园艺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