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农业科技通讯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水稻秕粒形成基础的研究Ⅳ.寒地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系)的产量构成与秕粒的关系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摘要:分析了黑龙江省生产中广泛使用的 2 1份水稻品种 (系 )的穗部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大穗型品种的结实率低于小穗型品种的结实率 ,中晚熟品种的结实率比中早熟品种的结实率低。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秕粒率高造成的

关键词: 水稻 结实率 秕粒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水盐运动变化及其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摘要:在长期定位定点试验条件下 ,设置 5个处理研究易涝地稻田水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各处理水盐运动有比较一致的变化趋势。由于地表积水的变化 ,泡田后井灌区、渠灌区、井渠结合区的土壤含盐量均比泡田前分别降低了 0 .0 0 8%、0 .0 0 7%和 0 .0 2 1%。井灌条件下 ,老稻区土壤全盐量及各离子含量均高于新稻区。渠灌条件下 ,老稻区土壤全盐量及各离子含量也均高于新稻区 ,全盐量分别高了 0 .0 2 5%和 0 .0 0 8%。这说明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有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可能。

关键词: 井灌 渠灌 老稻区 新稻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茎腐病接种方法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01

摘要:本文利用黑龙江省玉米茎腐病的两种主要致病菌腐霉菌 (Pythiumspp .)和镰刀菌 (Fusariumspp) ,分别用土埋伤根法和茎基注射法进行接种效果方法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原菌致病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两种接种方法差异不显著 ;两种调查方法 :全株调查与剖茎调查计算病情指数没有显著差异 ,而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 茎腐病 伤根法 茎基注射法 病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接种SCN_3后根部酚类化合物含量动态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对孢囊线虫具有明显不同抗性的野生、半野生及栽培大豆为试材 ,采用盆栽试验 ,测定各材料在接种SCN3 后根部绿原酸和类黄酮的含量变化 ,以揭示其与大豆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豆接种SCN3 后抗病品种根部绿原酸含量增加 ,并高于同期的感病品种 ;抗病品种根部类黄酮的含量亦增加 ,而感病品种则减少。大豆接种SCN3 后根部绿原酸、类黄酮的含量均可作为鉴定SCN3 抗性的生化指标 ,鉴定的最佳时期为大豆出苗后 2 5~ 30d。

关键词: 大豆 大豆孢囊线虫 绿原酸 类黄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优质早熟水稻幼穗组织培养试验

中国农学通报 2001

摘要:用不同去分化培养基和再分化培养基对优质、早熟粳稻品种空育150、龙粳8号、上育418的幼穗进行组织培养,水稻幼穗外植体经5~8℃低温处理24hr有利幼穗念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筛选出寒地早熟粳稻幼穗组织培养最适宜去分化培养基和再分化培养基分别为N6去分化培养基和MS再分化培养基。

关键词: 早熟粳稻 幼穗 培养基 愈伤组织诱导率 绿苗分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晒烟新品种丰产性与稳定性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摘要:利用晒烟新品种在区域试验的资料 ,采用Ebarhart和Russell回归法析其产值及其构成因子(产量、均价 )的稳定性 ,为新品种的合理利用与推广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晒烟 新品种 丰产性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0号的选育

作物杂志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粒型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嫩丰16的选育

作物杂志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水稻花培新品种龙粳10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摘要: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 ,具有稳定世代早、选择效率高等特点 ,采用这种方法育成了多优集成水稻新品种龙粳 10号

关键词: 水稻品种 花培 优质抗病 长粒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