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伴地农(Pardner)防除春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初报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在小麦分蘖盛期及阔叶杂草基本出齐时施药 ,伴地农对春小麦田的卷茎蓼、藜、鼬瓣花、香薷、本氏蓼、反枝苋等 1年生阔叶杂草和蒿、苣荬菜等多年生杂草有良好的防效 ,防效高于 2 ,4 -D丁酯 ,而对问荆和鸭跖草的防效差。伴地农与 2 ,4 -D丁酯混用可降低伴地农的用药量 ,对上述杂草的防效高于 2 ,4 -D丁酯单用。适宜用药量为 2 2 .5 % ,伴地农乳油单用 15 0 0 180 0mL/hm2 ,与 72 % 2 ,4 -D丁酯乳油混用为 112 5 +375mL/hm2 ,在此剂量范围内对小麦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心土还田改良沼泽化土壤排涝效果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由于地势低洼、土质粘重 ,沼泽化土壤自身排水不畅 ,土壤内涝严重。“九五”期间 ,我们开展了向心土中施入秸秆的改土排涝试验 ,试验表明 ,表土位置不变 ,在 2 0~ 50cm心土内沟施或混施秸秆以后 ,第一年作物增产率为 - 5.6%~ 19.5% ;第二年为 1.4 %~ 13.7%。室内饱和透水测定结果说明 ,向心土混入秸秆以后 ,土壤透水能力提高。机械模拟处理区水分渗透速度约是对照区的10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专用品种 提高玉米效益
《玉米科学 》 2001
摘要:根据当前及未来农业生产发展对玉米生产的需要 ,分析了黑龙江省专用玉米品种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对育种及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 ,提出切合实际的育种发展战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黑河18
《农民致富之友 》 2001
摘要: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耕地面积大,土质肥沃,作物生育期间雨热同期,温差大,适于大豆生长,是国家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商品豆生产基地。针对该区大豆生产的发展要求,1998年选育出“黑河18”大豆新品种,为了加速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就品种的特点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 2001
摘要:黑龙江省农科院利用已获得的具有野生大豆(含半野生大豆)多花荚、多分枝、高蛋白等有益性状基因的优异种间杂交新种质(G.max×G.soja)与栽培大豆(G.max)回交,一方面继续拓宽大豆育种遗传基础,另一方面改善现有种间杂交种质的农艺性状和品质,并提高产量水平,已选育出外贸制纳豆、豆芽、制酱及青瓤黑豆等特用大豆品种(系)。实践表明,利用野生大豆及种间杂交新种质,对拓宽大豆育种遗传基础,提高大豆育成品种水平,尤其对特用大豆品种(系)的选育是有效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嘧磺隆在土壤中降解动态研究
《植物保护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试验明确 ,氯嘧磺隆的生物测定可采用培养皿药土法 ,用玉米作试材 ,以玉米初生根干重为生测指标。检测结果分析表明 ,玉米初生根重抑制率与氯嘧磺隆浓度自然对数间呈直线相关 ,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 ,在80 %置信区间内 ,实测值与理论值拟合率达 10 0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 ,施用氯嘧磺隆剂量为 6 0g/hm2 和12 0 g/hm2 的半衰期分别为 2 1 84d和 2 1 37d ,经过 15 5~ 16 0d降解率平均为 98 30 %和 98 72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