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障碍及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尽管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已经商品化 ,但大豆的转化频率仍很低 ,是公认的难转化作物。本文从再生系统和转化方法两个方面阐述大豆转化的主要障碍和最新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资源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大豆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工接种条件下 ,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 1号生理小种对 5 80份大豆材料 (生产上主栽品种、即将推广的新品系、以及大豆资源材料 )进行鉴定 ,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品种和资源材料。为大豆疫霉根腐病重发生区提供了种植品种 ,也为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了杂交亲本。并对其抗性遗传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美国大豆矮源进行矮秆半矮秆育种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美国半矮秆大豆资源配制的 4个组合 ,共选育出 7个半矮秆大豆新品系 ,平作窄行密植较对照 (合丰 2 5号 )增产 10 %以上的有合 98- 12 4 6、合 98- 1667、合 95 2 5 - 2、合 98- 145 9。通过垄作和平作窄行密植产量比较 ,同一品系垄作高产平作窄行密植不一定高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平作窄行密植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粒数 ,其次是百粒重 ,单独选择任一性状都可提高产量。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垄作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荚数 ,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为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矮秆、半矮秆育种F1~F5代主要是针对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选择 ,产量的选择必须在窄行密植条件下进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炸片品质与干物质含量早期选择的研究
《中国马铃薯 》 2001
摘要:研究了实生苗个体炸片色泽和干物质含量选择的可能性。通过对温网室实生苗个体和田间无性一代的干物质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发现在实生苗世代测定及筛选炸片品质和干物质含量 ,是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但不是最佳测选时期 ,无性一代才是最佳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