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黑龙江省稻作特点与绿色稻米食品生产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摘要:依据黑龙江省高纬度稻作区特点 ,重点论述影响米质与食味的制约因素 ,提出发展绿色稻米产业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绿色稻米食品 稻作特点 米质与食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间辐射诱变育成番茄新品种宇番1号

中国蔬菜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科学返地卫星搭载番茄 (纯系 )干种子 ,种子在空间条件下飞行返地后 ,通过田间突变体筛选及培育 ,获得果实桔黄色、味甜、质佳、适于保护地栽培的番茄新品种—宇番 1号。

关键词: 返地卫星 番茄 变异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早熟春玉米主要种质优势类群的划分

玉米科学 2001

摘要:将东北早熟春玉米常用 2 0个自交系与中国主要四大类群代表系Mo17、黄早 4、旅 2 8、B73按Griffing4模式和NCⅡ模式分 3组进行双列杂交 ,以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抽丝期、穗上叶数、株高等 6个性状的总配合力效应值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 ,将东北早熟春玉米主要种质初步划分为长 3、Lancaster、红玉米、塘四平头等四大优势类群和其它类群

关键词: 玉米 遗传 种质优势类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栽培葡萄应注意问题

北方园艺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肥田机制的研究Ⅲ.大豆对耕层土壤含氮物质影响

大豆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生育期间能否丰富和积累土壤含 N物质是决定大豆肥田机制之一。试验结果表明 ,1 988年大豆、玉米和休闲对比试验 ,在降雨正常情况下 ,大豆和玉米秋后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 0 .46 1 %和 0 .3 4 1 % ,全 N增加 1 .1 % ,而玉米却亏损了 5.2 %。1 990年 6个处理试验中在深松条件下 ,各肥料处理的各土壤含 N物质皆亏损 ,而未深松的 ,虽有夏旱 ,仍使各土壤含 N物富集 ,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区效果明显 ,所以大豆肥沃土壤是有条件的。大豆落叶尚可归还土壤 1 1 .9- 1 8.9kg/hm2的 N素。

关键词: 大豆 土壤含氮物质 肥田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制种与推广利用探讨

玉米科学 2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玉米杂交种边 3- 2 2育成以来的制种推广利用情况进行剖析 ,并对生产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探明该品种育成后推广速度缓慢的原因 ,为以后玉米杂交种的推广利用提供依据 ,以便更好地搞好玉米杂交种的制种和推广利用工作

关键词: 种子纯度 发芽率 边3_22 早熟高产 亲本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合丰35”品种特性及产量效益

大豆通报 2001

摘要:大豆新品种“合丰 35”是我所新育成的优良品种 ,先后被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认 )定推广。该品种一般单产 1 60kg/667m2 ~ 2 0 0kg/667m2 ,具有单产 2 5 0kg/667m2 ~ 30 0kg/667m2 的生产潜力 ;推广应用范围由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 ,扩大到吉林、内蒙古等全国十个省 (区 )种植。该品种 1 994 -2 0 0 0年累计推广面积为 2 80万hm2 ,纯增产大豆 7 3亿kg,社会效益 1 6 5亿元。该品种 1 999年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时荣获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效益一等奖

关键词: 大豆 合丰35 推广应用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抗寒新品种龙园黄杏

中国果树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龙园黄杏 ,1984年以 79- 7- 1(北方二号李×大接杏 )为母本 ,79- 15- 14(6 31杏×大接杏 )为父本复交育成。该品种具有果实个大、品质好、丰产、抗寒力强、树体矮小等特点。 2 0 0 0年 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目前已在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引种试栽

关键词: 品种 龙园黄杏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环境中的硒和植物对硒的吸收转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摘要:硒是生态环境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现有研究表明 ,硒是导致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 ,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硒在土壤中的含量、来源、有效性和调节的方法。为目前的富硒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 有效性 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黑玉米及其栽培模式

上海农业科技 2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