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γ辐照降解肉制品中克伦特罗的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肉制品中瘦肉精——克伦特罗γ射线辐照降解效应,结果表明:辐照可以显著降低肉制品中克伦特罗含量,降解率随辐照剂量增大而提高,当辐照剂量为3.4 kGy时,肉制品中克伦特罗的降解率在80%以上。

关键词: 克伦特罗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杂交F_1净光合速率及其杂种优势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8个组合桃杂交后代(F1)及其亲本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杂交后代Pn杂种优势的环境因子进行了排序,并对Pn及其杂种优势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个测定时段大气CO2浓度的波动对Pn杂种优势影响最为显著;Pn日峰值、日积分值在7月中旬与叶绿素(a+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负相关,在9月下旬与类胡萝卜素含量负相关;Pn日峰值、日积分值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与叶绿素(a+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在2个测定时期均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净光合速率杂种优势 灰色关联分析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时空分布及水稻花期的避害对策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CSCD

摘要: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6省各代表台站1965-2004年近40a的6-8月日平均气温与最高温度为原始数据,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省高温的发生概率、高温发生年平均天数以及高温起止日期,总结出长江中下游地区6省的高温时空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水稻生长避开高温危害的措施,为长江流域水稻稳产高产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高温 水稻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粘虫板防治梨茎蜂

果农之友 2010

摘要:1近年梨茎蜂危害日趋严重的原因防治梨茎蜂的措施,主要有农艺措施防治和药剂防治。农艺措施防治主要是冬季剪除干橛枝和春季剪除被害嫩枝。药剂防治在成虫出现高峰期树冠喷药。修剪防治工作量大,防治不彻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绿色海水蔬菜海蓬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海蓬子的起源、分布及分类等植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保健价值;人工栽培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以及耐盐机理及耐盐基因克隆等方面的最新成就,进一步展望了海蓬子扩大应用的前景及其在耐盐研究中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海蓬子 植物学特性 栽培品种 耐盐机理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多分蘖突变体ht1的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

遗传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稻品种新稻18中发现了一个多分蘖植株,经过多代自交获得了稳定的多分蘖突变株,突变体ht1在整个生育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分蘖数目多,是其野生型新稻18的3倍以上。遗传分析表明该基因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命名为HT1。利用微卫星标记将HT1初步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RM25435和RM25552之间,进一步利用极端个体定位法把HT1精细定位于标记RM25523和RM25532之间,HT1基因距它们的遗传距离均为0.05cM,这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约为130kb。

关键词: 水稻 多分蘖 遗传分析 分子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因子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个青花菜品种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影响青花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因子。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的关键因子,13种基因型中有8种基因型能诱导产生胚状体,诱导率为61.5%;处于单核晚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是诱导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最佳时期;在1/2 NLN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活性炭、6-BA、AgNO3和2,4-D有利于胚胎发生。4℃预处理24 h和32.5℃热激24 h有利于小孢子产生胚状体。

关键词: 青花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胎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中伏马毒素FB_1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的建立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简单、快速、同时测定玉米中伏马菌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确证方法,利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FB1,采用固相萃取富集,以含有0.1%甲酸的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利用ESI/MS/MS对FB1质谱解析,分别选择特征离子峰m/z334和m/z352作为准确定性的依据。结果表明,在最佳色谱条件下,碰撞能量50 eV,传输区电压100 V时,FB1的保留时间为1.0 min,检出限为75 pg,平均回收率为80.5%,相对标准偏差≤7.47%。以上数据表明该方法具有预处理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点,可用于玉米样品中伏马菌毒素的确认和准确定量检测,并满足对伏马菌毒素的最低检出要求。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玉米 伏马毒素 多离子反应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京甜紫花糯2号甜玉米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京甜紫花糯2号甜玉米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品质优、口感好,种皮薄,具有很强的糯性且略带甜味,鲜食及加工皆宜,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3年试种,总结出建立高效群体、塑盘乳苗移栽和地膜覆盖适期早播、适播期内分期分批播种、有机肥基施为主辅以穗粒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适期采收等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京甜紫花糯 鲜食 无公害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来源于02428ha的水稻双矮品系的获得与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半矮秆广亲和粳稻亲本02428为父本,以其半矮秆突变体02428ha为母本进行杂交,从其F6稳定群体中筛选到3个双矮品系08-4、08-12和08-19,2008年测量其株高分别为62.4±3.3 cm、66.0±1.5 cm和67.5±1.7 cm。分别以3个双矮品系为亲本,与南京6号、南京11号及培矮64S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个双矮品系的矮生性状均受两对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其中1对基因与半矮秆基因sd1等位,另1对为与sd1不等位的隐性半矮秆基因sd-h(t)。本研究为半矮秆基因sd-h(t)的分子定位、基因克隆及其作用机理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粳稻 半矮秆突变体 双矮 sd-h(t)基因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