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耕作和化学除草对大豆田杂草数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9
摘要:耕作和化学除草对大豆田杂草数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药剂除草结合两次中耕,辅以一次人工拔大草,可以经济有效地将杂草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关键词: 耕作,化学除草,大豆田,杂草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低亚麻酸种质的遗传与选育
《大豆通报 》 1999
摘要:大豆油是人类的主要食用油之一。其优质脂肪酸的形成,特别是亚麻酸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豆油的食用价值,目前生产上仍未有低亚麻酸的品种。本文就近年来低亚麻酸种质的遗传与选育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简单综述:对亚麻酸遗传的研究,很多学者做了不少工作。研究认为亚麻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丰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克旱15号
《麦类作物学报 》 1999
摘要:克旱15号(原代名克92-387)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所育成,其系谱为克86F2-172×克86F5-325-3。1986年进行有性杂交,经5年系谱选择,于1992年决选出优良品系克92-387。又经多年抗性、产量和品质鉴定,表现优异,于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茎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种质改良研究 Ⅰ.中国扁茎大豆群体条件下结荚鼓粒期光合特性
《大豆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群体条件下,扁茎大豆(中国扁茎)结荚鼓粒期光合特性为:光合速率高于高产品种黑农37,与高光效品种黑农40相仿;具有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叶面积,截获光能能力强;形成较多光合产物,并能有效地运往茎和花荚中,从而获得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产量。这些光合特性有利于对其进行高光效育种改良。因此我们认为扁茎大豆可以做为高光效育种种质资源加以改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龙早群S_1后代轮回选择效果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1999
摘要:用S_1后代轮回选择法对北方早熟春玉米群体——龙早群进行了二轮轮回选择。结果表明,C_1比C_0提高5%以上遗传进度的性状有产量、株高、穗位高和百粒重等性状,抽丝日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等性状的遗传进度均不足5%,丝黑穗病本轮选择后下降1.8%,抗大斑病有所增加。二轮选择优选株比较发现,单株籽粒产量、粒行数、行粒教、穗长等C_1较C_2遗传进展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
摘要:采用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米品质有影响.就如何提高水稻的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优质米施肥量和施肥时期采用 N、P、K 配合施用,比例为1:0.5:0.5.N 肥分三期施用,基肥、分蘖肥、穗肥各占30%、40%、30%最佳.这样的施肥处理,稻米品质指标均可达到国家1—2级米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播种面积及产量的遥感监测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9
摘要:1概述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实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转化成CO2和水,产生各种碳水化合物。作物产量表现为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对粮食作物而言,子粒是它的经济产量,全株是其生物学产量,二者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说来,生物学产量多时,其子粒产量也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1999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发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快地推广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振兴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农业科技档案以知识和信息向农村提供服务,属于知识经济范畴。我国随着以市场取向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形成,科研成果向商品化方向转化。在农业科研成果商品化进程中,加快科研成果推广,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科研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农业科技档案是科研成果的真实记录,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