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采后‘嘎拉’苹果果实糖和淀粉代谢及关键酶基因表达特性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嘎拉’苹果为试材,研究了采后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了低温、乙烯因子(1-MCP、乙烯利)处理对它们的影响,探讨了糖和淀粉代谢与采后‘嘎拉’果实软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嘎拉’果实软化的初始阶段,淀粉降解对果实软化的影响最显著,并伴随淀粉酶(AM)活性和MdAM基因表达的快速上升,且淀粉含量、AM活性及它们与硬度的相关性均显著受到低温和乙烯因子的调节,表明淀粉降解与‘嘎拉’果实软化关系密切。糖代谢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与果实软化表现显著的相关性,均受到低温和乙烯因子的调节,但仅有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果实硬度的变化显著相关。随着果实软化SPS活性和MdSPS基因的表达量不断增加,并显著受乙烯利的促进,受低温与1-MCP的抑制,其活性及其与硬度间的相关性也受到同样的影响,表明蔗糖代谢参与了‘嘎拉’果实的后熟软化,SPS在蔗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嘎拉’苹果 糖和淀粉代谢 果实软化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莨菪生物碱类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其2龄幼虫存活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东莨菪碱、山莨菪碱、莨菪碱和樟柳碱4种生物碱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其2龄幼虫存活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试了这4种生物碱在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生物碱均对线虫卵囊、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对2龄幼虫有致死作用。随着生物碱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线虫卵囊、卵孵化的抑制率以及2龄幼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0.6 mg/m L山莨菪碱对线虫卵囊孵化的抑制效果最好,48 h后达到95%。0.6 mg/m L东莨菪碱对线虫卵孵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理36,48 h分别达82.43%,98.5%。4种生物碱在1.0 mg/m L对2龄幼虫有致死效果,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各生物碱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内的半致死中浓度LC50不同,东莨菪碱的LC50最小,达到0.480 7 mg/m L,表明东莨菪碱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有较强的致死活性,同时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对东莨菪碱的敏感性较高。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莨菪 生物碱 孵化 存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氮高效基因型苗期筛选指标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茄子氮高效基因型苗期筛选指标,以茄子高氮高效低氮高效型基因型06-991和高氮高效低氮低效型基因型06-867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高氮(11 mmo L/L)和低氮(2 mmo L/L)处理下,研究茄子苗期植株形态、根系特征和氮素在各个器官中的累积与分配的特性。结果表明,高氮处理下06-991和06-867茄子的植株形态、根系形态差异不显著;低氮处理下06-991的株高、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植株干质量、平均根长、根体积、根干质量和植株氮累积量显著高于06-867,分别达到06-867的1.40,1.78,1.29,1.30,1.67,2.00倍。06-991的根冠比和植株向根部分配的氮素显著高于06-867。茄子各性状与氮素累积量相关性分析表明,2个氮水平下植株干质量和根干质量与植株氮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合作为茄子苗期氮高效基因型筛选指标。

关键词: 茄子 氮高效 筛选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子房滴注法获得转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基因(AlHAK1)棉花植株

棉花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植株再生困难、基因型依赖性强和转化周期长等因素一直制约着棉花遗传转化的发展。本研究利用1种不依赖组织培养的转化方法 ,即子房滴注转化方法将獐茅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基因(Al HAK1)导入棉花基因组中。结果表明在1006株转化幼苗中有44株为卡那抗性植株,其中35株经PCR检测为阳性(T0代),转化率为3.5%。Southern与Northern杂交结果进一步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至棉花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表达。在提供外源0.05 mmol·L-1 K+水平下,T1转基因棉花叶片中K+含量约为对照植株的2倍,在根中约为野生型植株的1.5倍;而在2.5 mmol·L-1 K+的正常水平下,转基因棉花与野生型植株K+含量差异不明显。在50~200 mmol·L-1 Na Cl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棉花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野生型植株,尤其是在150mmol·L-1Na Cl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种子的发芽率是野生型的2.8倍左右。本研究为子房滴注转化体系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培育适应土壤钾素匮乏及盐渍化环境下生长的棉花新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棉花 子房滴注转化 钾离子转运蛋白 转基因植株 钾营养 盐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唑菌酯及其混剂防治黄瓜靶斑病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唑菌酯及其混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靶斑病菌的联合毒力,验证20%唑菌酯SC及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靶斑病菌的EC50值为(11.49±1.19)、(0.82±0.06)mg/L;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1颐1、1颐2、1颐3三个配比有增效作用。[结论]靶斑病发病初期间隔7 d连续喷施2~3次20%唑菌酯SC或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有较好防效;20%唑菌酯SC推荐剂量为150~300 g a.i./hm2,而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推荐剂量为360~540 g a.i./hm2。

关键词: 20%唑菌酯悬浮剂 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黄瓜靶斑病 联合毒力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玉米剥皮辊的制作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的玉米剥皮装置普遍存在着作业效率低、剥净率低、破损率高、加工工艺性差及维修更换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玉米机械收获的使用与发展。为此,进行了新型玉米剥皮辊的设计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剥皮装置采用全橡胶辊或铸铁辊相比,新疆玉米剥皮辊有效地解决了胶辊寿命低、铁辊破损率高的难题,其剥净率93%、籽粒损失率0.91%、籽粒破碎率0.69%,增加使用寿命2~3倍,降低了维护成本,剥皮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 玉米 新型剥皮辊 设计与制造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子中特异表达IPT基因的植物双元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水稻获得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在水稻籽粒发育中的作用,构建了p1300-p PG-5α-IPT-Nos植物表达载体,并对水稻进行遗传转化。以水稻品种9311为材料,采用PCR法获得种子中特异表达的PG-5α基因启动子,并将此启动子与p1300相连接,构建p1300-p PG-5α载体,用NcoⅠ和SpeⅠ双酶切p SG516,获得IPT-Nos核酸片段,然后将此核酸片段插入到p1300-p PG-5α中,构建p1300-p PG-5α-IPT-Nos植物表达载体。以水稻品种日本晴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遗传转化。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1300-p PG-5α-IPT-Nos,获得了阳性率为81.3%转IPT基因群体。获得转基因株系后,将为进一步筛选高效表达株系及观察其籽粒生长发育过程提供基础。

关键词: PG-5α启动子 IPT p1300-pPG-5α-IPT-Nos 水稻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的预报影响因子指标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二点委夜蛾为一种典型的生态型害虫,其主害代发生危害程度除了取决于1代蛾量外,还受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明确了影响二点委夜蛾发生的3类因子为温、湿度,生态调控措施应用面积及比率,秸秆腐熟程度。其中,日最高气温≥36℃和日平均相对湿度≤40%是影响发生的关键限制因素,明确了高温、干旱具体日数以及时间段,解决了一直干扰幼虫发生程度预报中的1代蛾量与2代幼虫发生为害不匹配问题。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预报因子 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设施黄瓜产量、氮素累积及硝酸盐淋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的施肥模式下,探讨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对设施黄瓜产量、氮素吸收、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和淋溶的影响,明确在设施条件下黄瓜种植过程中有机肥和氮肥的最佳配施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结合原位土渗漏装置,进行植株、土壤和渗漏水的采集和测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黄瓜产量平均增加12.1%,增收7.1%,其中施用低量氮肥处理(OM+N1PK)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更佳;采用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处理可显著增加果实中氮的累积量,单纯增加氮肥的施用只会增加植株中氮的累积量,果实中未见增加;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显著降低灌溉水和硝态氮的渗漏量,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可降低14.2%和26.6%;施氮量较高的处理(OM+N2PK),硝态氮在各土层出现了明显的累积。因此,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应适当减少化学氮肥的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OM+N1PK施肥模式为最佳。

关键词: 设施黄瓜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产量 硝态氮淋溶 硝态氮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斑病菌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Ca MKs)是真核生物钙信号途径中钙调素下游的一类重要靶蛋白,能够引起众多代谢的关键酶或转录因子磷酸化,从而完成对细胞代谢活动或某些基因表达的调节。本研究利用简并引物从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中克隆到4个Ca MKs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CAK1、CAK2、CAK3和CAK4,通过3'RACE和5'RACE得到全长c DNA,CAK1、CAK2和CAK3序列提交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EU605885、EU605886和EU605887。CAK1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 218 bp,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317 bp,5'UTR 500 bp,编码405个氨基酸;CAK2基因ORF 1 194 bp,3'UTR 400 bp,5'UTR 563 bp,编码397个氨基酸;CAK3基因ORF 2 304 bp,3'UTR 405 bp,5'UTR 207 bp,编码76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AK1、CAK2、CAK3和CAK4属多功能Ca MKs,均含有12个激酶保守基序;4个Ca MKs的激酶保守结构域分属不同类型,其中CAK1和CAK2含有典型的Ca MK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CAK3含有LKB1/Ca MKK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而CAK4含有RCK1样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并分别与真菌的Ca MK、Ca MKK和MAPKAPK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分析表明,在诱导分生孢子萌发并形成附着胞的过程中,CAK2和CAK3表达较活跃,各时期表达水平均接近或高于对照,诱导6和24 h时,表达显著上调(P<0.05);CAK1和CAK4则在各时期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本研究获得了玉米大斑病菌中4个Ca MKs基因,并初步明确了其在病菌侵染结构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该病菌Ca2+途径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Ca MKs) 基因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