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不同整形修剪模式下富士苹果树体结构及相关因素分析

东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整形修剪模式富士苹果树体结构及各因素间的相关性,于河北省行唐县苹果标准示范园内分别调查了自由纺锤形短枝富士、自由纺锤形长枝富士、细长纺锤形短枝富士共3个树形结构的生长数据,通过SPSS分析,比较尖削度与小主枝轴各生长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自由纺锤形短枝富士尖削度与小主枝轴各因素均为负相关,自由纺锤形长枝富士尖削度与各因素均为正相关,细长纺锤形短枝富士尖削度与小主枝轴总粗度为负相关,而与其他因素为正相关。本研究可为指导矮砧密植富士苹果树整形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整形修剪 富士苹果 树形结构 相关因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西瓜甜瓜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瓜菜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西瓜甜瓜生产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河北省西瓜面积在全国列第5位,甜瓜面积列第4位。为了更好地指导河北省西瓜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十二五"期间河北省西瓜甜瓜产业的生产现状、优势布局、存在问题等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关键词: 十二五 河北省 西瓜甜瓜 生产现状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降雨与旱地谷子单产水平关系研究——以武安市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谷子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雨养旱作区的主要杂粮作物。文章主要研究干旱雨养旱作区降雨量对谷子单产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提高谷子降水利用效率以及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武安市1983~2012年期间30年的降雨数据和谷子单产数据,研究自然降雨与谷子单产水平关系。采用散点图、建立线性方程、线性回归显著性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对比描述等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武安近30年的自然降雨量与谷子的单产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谷子7、8月份降雨量对其单产具有显著性影响。主要结论:谷子的单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是无限增加,而是有一个最佳降雨临界点490mm;当降雨量在490mm以内变化时,谷子单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呈现增长的趋势;当降雨量超过490mm时,谷子的单产与降雨量负相关;谷子的单产受7月和8月的降雨量影响显著,且2个月降雨量之和占全生育期的63.1%时,谷子的单产较高。

关键词: 降雨量 单产 线性方程 谷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果胶酶澄清酸枣汁工艺的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优化果胶酶澄清酸枣汁的工艺。试验以酸枣汁中果胶含量为响应值,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选取酶解p H、酶解温度、果胶酶用量以及酶解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优化果胶酶澄清酸枣汁工艺。试验建立了回归方程,即果胶含量Y=166.58-1.23A+0.11B+0.17C-0.63D+8.57AB-4.1AC-2.18AD+0.93BC-0.57BD+0.92CD+14.65A~2+39.16B~2+40.00C~2+42.06D~2。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了果胶酶的最佳酶解条件:酶解pH 4.5、酶解温度55℃、果胶酶用量0.31%、酶解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酸枣汁中果胶含量降至170.273 mg/L,降解率为65.54%,与模型预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性。果胶酶澄清酸枣汁效果明显,本研究所得为酸枣汁澄清工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参数。

关键词: 酸枣汁 果胶 果胶酶 响应面 澄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梨酒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结果比较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北省大面积栽培的品种雪梨、鸭梨、黄冠梨、五九香梨、圆黄梨、黄金梨、香水梨和安梨为原料酿制梨酒,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GC-MS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梨酒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8种梨酒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甲基1-丁醇、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在8种梨酒中均有检出。以1μg/m L为界定值,确定了8个品种梨酒的主要挥发性成分。3-甲基-1-丁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是除圆黄梨酒和黄金梨酒外其它6个品种梨酒的全部或部分主要挥发性成分,并且3-甲基-1-丁醇是除圆黄梨酒外的其它7个品种梨酒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除了主要挥发性成分外,梨酒中还含有微量的其他挥发性成分,如乙酸异戊酯、苯乙醇、琥珀酸二乙酯、正己醇、辛酸等。梨酒和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有相似之处,具有开发前景。

关键词: 梨酒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GC-MS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米糠及其膳食纤维中的挥发性成分对比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小米糠及其膳食纤维中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到了77种挥发性成分,包含有24种醛、11种酸、9种醇、6种酮、11种含苯衍生物、12种碳氢化合物和4种其他物质。小米糠及其膳食纤维中的挥发性成分有24种成分相同,差别较大。己醛、壬醛、(E,E)-2,4-癸二烯醛、(Z)-9,17-十八碳二烯醛、十六酸为小米糠主要挥发性成分,3-糠醛、十六酸、(Z,Z)-9,12-十八二烯酸和1-甲基萘为小米糠膳食纤维主要挥发性成分,小米糠膳食纤维采用酸碱提取和超微粉碎制备会导致酸、碳氢、醛等成分大量减少,会增加含苯衍生物等成分含量。

关键词: 小米糠 膳食纤维 挥发性成分 SDE 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籽粒品质和淀粉组分对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析面粉糊化特性与籽粒品质和淀粉组分的相关关系,以70份农家种及高代为研究对象,分析糊化参数与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千粒质量和容重)和淀粉组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除了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面粉糊化参数与籽粒品质和淀粉组分的其他性状、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直链淀粉含量与稀澥值和反弹值相关度较高(r=-0.67和0.62),而与峰值粘度和最终粘度相关度较低(r=-0.48和0.45);籽粒硬度与糊化温度高度负相关(r=-0.84),与峰值粘度、反弹值和糊化时间也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分别为-0.28,0.33和0.36;千粒质量与稀澥值和糊化温度低度相关(r=-0.27和-0.26),而容重与低谷粘度和最终粘度相关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43和0.40。总之,稀澥值和反弹值主要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高稀澥值和低反弹值在较大程度上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并且,高峰值粘度和低最终粘度往往也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容重偏高往往意味低谷粘度和最终粘度也较高;籽粒硬度偏高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糊化温度偏低。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品质 淀粉组分 糊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产量与氮素利用最佳水氮配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华北太行山前平原高产限水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灌水施肥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长期定位研究水氮配置对小麦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影响,可为该区优化水氮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水氮协同增效作用提供依据。【方法】2006 2014年进行大田试验,采取裂区设计,灌水量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小麦季灌水设春灌一次水(W_1,拔节水)和两次水(W_2,拔节水+开花水)两个处理;玉米季在小麦灌一次水基础上设限水处理(WL),在两次水基础上设适水处理(WS),限水和适水的灌水次数根据降水年型而定。两种灌水条件均设置6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_0)、60(N_(60))、120(N_(120))、180(N_(180))、240(N_(240))、300(N_(300))kg/hm~2。连续8年定位测定了小麦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结果】小麦玉米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年际间差异均较大,相对而言,W_2(WS)产量和吸氮量的年际波动较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同年型气象因素的影响,达到稳产的效果。两种水分条件下N0和N60处理的作物产量和吸氮量除个别年份外都显著低于其余施氮处理。本研究的产量水平下(冬小麦7000 9500 kg/hm~2,夏玉米8500 11000 kg/hm~2)小麦玉米产量与其吸氮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小麦玉米8年平均产量和吸氮量在一定施氮范围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施氮达到120 kg/hm~2后产量不再显著增加,达到180 kg/hm~2后吸氮量不再显著增加,同一施氮水平的作物产量和吸氮量都表现W_2(WS)高于W_1(WL)。两种水分条件下小麦玉米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都随施氮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但对同一施氮水平W_2(WS)高于W_1(WL)。冬小麦-夏玉米整个轮作体系氮肥累计表观利用率(一段时期内作物对肥料氮的累计吸收量与该时期施氮总量的比值)同样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减小,一次水+限水条件下从N60+60的51.8%下降到N300+300的22.3%,两次水+适水从N_(60+60)的57.4%下降到N_(300+300)的24.6%。同一施氮水平的氮肥累计表观利用率两次水+适水都高于一次水+限水。【结论】冬小麦春灌两次水、施用N 120 kg/hm~2,夏玉米适水灌溉、施N 120 kg/hm~2的产量和吸氮量都达到最高水平,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累计表观利用率以及氮素生产效率也比较高,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当地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适宜的水氮配置,周年产量可维持在1619 t/hm~2。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水氮配置 产量 吸氮量 氮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茬草莓根际土壤酶活性动态特征

北方园艺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草莓重茬10年的温室大棚土壤为例,研究缓苗期、现蕾期、幼果期和盛果期草莓根际土壤的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动态特征,探究其与重茬的关系。结果表明:重茬草莓根际土壤的碱性磷酸酶在缓苗期和现蕾期的活性(2.21、3.26mg/g)都显著低于同期的非重茬土壤的酶活性(3.08、4.97mg/g),二者在幼果期和盛果期无显著差异,都在0.33mg/g以下;重茬草莓根际土壤脲酶的活性在缓苗期与非重茬土壤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在现蕾期的酶活性(0.40mg/g)显著高于非重茬土壤的峰值(0.29mg/g),在幼果期和盛果期的酶活性(0.20、0.18mg/g)显著低于非重茬根际土壤的酶活性(0.35、0.34mg/g);重茬根际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值(2.23~2.88mg/g)在4个生长期无显著差异,除盛果期外都显著低于非重茬根际土壤的(5.54、6.91、7.56mg/g)1倍以上。结果表明,重茬土壤可以显著抑制土壤酶活性。

关键词: 草莓重茬 根际土壤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亮叶病”的成因及防治建议

中国蔬菜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什么高抗根部病害的甜瓜品种易感染"亮叶病"?为什么生产上常常误将"亮叶病"和后期根部病害按两种病害进行防治?甜瓜"亮叶病"近几年在河北省青县薄皮甜瓜种植地区发生非常严重,由于发病叶片油亮,故称"亮叶病"。该病在甜瓜全生育期都能发生,但以抽蔓期到结果期发病最重。发病前期叶片表面形成一层蜡质状物质,后期叶片从基部向顶端逐渐萎蔫,发病植株整体表现矮小。笔者根据田间观察及文献资料分析,并结合近几年青县的防治经验,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